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并纳入环境污染,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2005~2014年的绿色城镇化效率、 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忽略环境污染将高估真实城镇化效率水平,绿色城镇化效率水平呈现东高西低态势,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的大幅提升,但提高有所放缓;政府财政支出是城镇化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且第三产业比重的作用更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中上游存在"污染天堂效应",而下游的"污染光环效应"更加显著;市场力量对城镇化效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环保意识与城镇化效率的正向关系仅下游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8—2016年江苏省54个市县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判断是要素抑或效率驱动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江苏省平均效率贡献率仅为-6.3%,效率的驱动作用因地区而言,整体上发展不充分。苏南属于效率驱动型,而苏中、苏北属于要素驱动型。江苏日后应着力于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逐渐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反映农产品竞争力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是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基于DEA的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指数变化高度趋同;技术进步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高度趋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加快粮食产供销制度改革,提升政策效果;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改进粮食生产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追赶、希克斯中性技术变化、投入偏向性技术变化和产出偏向性技术变化四类效应的影响。对2004—2020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两阶段变化态势,目前通过技术引进带来的中性技术提升阶段已经结束,而要素禀赋变化所引发的劳动节约型和产出扩大型技术提升幅度有限,因此,即使区域技术差距有所缩小,也难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恢复至增长状态。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优势集聚区域,实现了多种驱动因素交互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状态;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在考察期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减基本相抵,同时存在技术追赶不足和资本投入效率下降引发的资本使用型技术退步等;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出下降的变化态势,并存在技术追赶不足、资本使用型技术退步或中性技术退步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是通过技术追赶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提升产出扩大型技术水平,并促使各地区按自身禀赋发展资本或劳动节约型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至关重要,而金融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持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省市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及其分解指数,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带内整体效率水平在样本期内取得明显上升,并且经济带内的两个直辖市和位于下游的省份效率提升幅度更大;各省市经济结构的改进、高等教育及科研人才规模的扩大以及科技类财政投入的增加等积极因素均能对效率提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1995年-2011年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综合考虑劳动、资本、能源消耗等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从分行业的角度看,1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使用动态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FDI及其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绿色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在较大程度上恶化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的引入既不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也未能有效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但与财政分权的良性互动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财政分权、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区域非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1995—2007年上海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该阶段上海各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所估算的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Granger因果分析法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检验结果来看,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外商投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与上海国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互不为Granger原因,即可以认为,1995—2007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上海地区国内企业并没有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meta-analysis of two factor analysis outcome measures, the percentage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and the average (absolute) factor loading, in 803 substantive factor analyses was undertaken.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was 56.6%, and the average (absolute) factor loading was 0.32. Number of variables factor analyzed, nature of the sample from which data were collected, sample size, number of factors extracted, and (minimal) number of scale categories employed influenced the percentage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in a factor analysis. Number of factors extracted, analytical approach, and number of variables analyzed influenced the average factor loading obtained in a facto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of synthetic (random) data possessing the general structure as the observed data in the meta-analysis accounted for 50.2% of the variance in the data and produced an average factor loading of 0.21. The latter figures imply that many factor analyses have produced outcome measures of questionable meaningfulnes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uses the unique matched individual parent and affiliate data from the foreign investment survey of 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to examine how US firm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capital intensities at home adapt to lower costs of labour and other host‐count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foreign production. We find that foreign affiliates of US multinationals carry their parent firms’ technology with them in producing abroad. That is, affiliates of capital‐intensive parents produce in a relatively capital‐intensive manner wherever they are located. Despite these resemblances to their parents, affiliates produce in a more labour‐intensive manner where labour is cheaper and also where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is small. We found no evidence that more labour‐intensive firms selected production locations where labour was cheaper. Labour costs dominated 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 but not its location. Affiliates that export are more responsive in their factor proportions to the labour costs where they produced than affiliates selling only in their host countries. The probability that an affiliate would export, however, did not seem to be much affected by factor proportions. It was much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cale of the affiliate's operations; larger affiliat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exporters.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tariff on an imported factor of produc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two domestic factors. Suppose the imported factor is intensive in export production, and labor in import competing production. The factor tariff would reduce export production and trade, but raise the wage. The flexibility afforded by the three factor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import spending might fall more than the decrease in output. That is, the factor tariff could raise income. Inelastic demand for the imported factor and a high labor share of income favor increased income.  相似文献   

16.
17.
因素分析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家龙 《商业研究》2003,(17):27-29
为了完善因素分析理论,学者们提出了“共变影响因素论”、“共变影响分配论”、“差异综合分配论”等多种修改意见。但是,多种修改意见都未能完全克服传统因素分析法的不确定性、不一致性和不真实性缺陷。在多种修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交叉变动影响额”、“同时变动影响额”在因素间的分配,应当以反映各因素在各部分差异形成中所起作用大小的影响系数为依据。从而,设计了因素分析新方法——影响系数分析法。  相似文献   

18.
司维 《商业研究》2002,(4):117-119
网上零售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方式 ,近几年在国内和国外都发展的很快 ,但它还远不是一个成熟的事物。从事网上零售的企业如何才能推动网上零售整体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 ,如运用市场营销的HM理论及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 ,从网上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分析判断消费者之所求。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其在我国所有行业中上市公司数量也是比较多的,对我国钢铁行业而言,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历史性转折关键的一年。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首超3亿吨,达到34936.15万吨,比2004年狂涨24%以上,然而中国钢企利润却负增长,66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利润768.65亿元,同比下降10.62%。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因而钢铁业总体仍处于较高景气空间。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钢材需求增长呈回落态势,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在明显降温。现在中国钢铁业一个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浦发信心     
一对夫妻有着每天早晨喝拿铁咖啡的习惯。有一天,一位理财顾问告诉他们,每天少喝两杯拿铁,30年就能省下50万元!他们惊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