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赵肖肖 《商》2013,(8Z):194-194
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导致了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相继出现,三者彼此相异又交互重合,概括三者的起源背景,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三者之间的概念、特征进行剖析。有助于辨明三者之间关系。充实并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旅游、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发展的最新理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此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成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样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和内在精神所在.文章指出,推广生态旅游,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统一,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旅游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通过阐述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葆 《中国市场》2011,(39):8-8,21
本文从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两者的来源与定义出发,在比较两者的异同后,对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概念做出自己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伴随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生态旅游在这个全民都注重低碳环保的今天被人们所欢迎.属于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生态旅游绿色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环境气候发生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这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标。本文从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角度来研究低碳旅游,结合旅游活动要素对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途径进行研究,为旅游景区进行低碳开发提供一些思路,并期待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并且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接下来分析了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意义,包括直接拉动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文章的第三部分指出了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社会意义,包括减少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对实现节约型社会有很大裨益,为社会就业提供各种更多可能;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建低碳型旅游经济的具体措施,第一点是从交通层面上减少碳排放量,第二点是从消费产品层面上减少碳排放量,第三点是加强低碳经济的普及宣传。希望本文可以对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总结,并且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廖钟迪 《江苏商论》2011,(5):117-119
龙虎山作为广西南宁生态旅游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开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龙虎山低碳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指出低碳化发展是打造广西第一低碳旅游区、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于如何实施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旅游面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生态旅游开发缺乏切实有效的生态学理论指导,本文从旅游景观、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和旅游管理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学理论支撑,对于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生态旅游研究貌似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概念认识模糊,理论体系混乱;定量研究较少,统计调研缺乏;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脱节。本文对生态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生态旅游的一些本原问题,认为不能简单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独立的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和开发,而是应该还其本来面目,将其作为一种理念和发展模式,用以指导旅游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行动响应,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具体理念与技术,低碳旅游消费意向则是该理念与技术实施的认知保障。本文对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消费意向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消费意向是建立在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方式基础上的,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旅游的了解尚处在概念性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评估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娜 《商业时代》2004,(32):45-46
生态旅游应当以实现当地居民、自然资源以及旅游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生态旅游的评估框架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有效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契机。基于“邻体效应”和“两山”理论,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未来大理市旅游产业适宜路径发展的现状。在资源配置合理的条件下,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优化配套是解决生态旅游的稳健之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结构创新之路是提升大理市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和特有的乡村风貌与生态旅游基本特征有机融合是理想机制。生态旅游对新时代以创新发展路径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生态旅游研究貌似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概念认识模糊,理论体系混乱;定量研究较少,统计调研缺乏: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脱节。本文对生态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生态旅游的一些本原问题,认为不能简单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独立的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和开发,而是应该还其本来面目,将其作为一种理念和发展模式,用以指导旅游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倡导的主要发展模式,这一现象在旅游业的表现也很突出,乡村旅游景点由于绿色低碳的环境,目前成为很多城市游客开展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作为目前旅游业较为推崇的旅游模式之一,低碳经济下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关注度的重点。本文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阐述,对于现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低碳经济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了提出了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辽宁旅游业低碳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低碳旅游概念,同时从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两个层面对辽宁旅游的低碳发展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辉  明珠  王伽略 《商场现代化》2011,(12):100-102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行动响应。创建长白山低碳景区,对实现景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达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长白山景区需要围绕政府导向、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环境以及旅游消费方式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正进入体验消费时代,旅游体验理论为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目前,大庆市大多数旅游企业在旅游体验理论应用方面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文化特质不突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具有同一性,雷同化;旅游产品的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不强,内容单调,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等。大庆市旅游企业在旅游体验理论应用方面,应结合旅游体验理论,立足于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实际,细分目标市场,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关注低碳消费,开发低碳生态旅游产品;转变发展思路,进行大众化定制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内涵及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态旅游在近几十年中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不十分清晰,这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对传统旅游进行"生态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能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很大程度上受生态旅游本身内涵的影响,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生态旅游的主要特征有: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和原生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旅游开发管理的科学性;旅游目的的高层次性;旅游内容的专业性;旅游活动的经济性;旅游过程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