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物价》2004,(4):35-38
“峰谷电价”是指不同时段的用电收取不同的电价,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电网峰谷差矛盾的有效手段。这种电价是一种既符合商品价值规律,又有利于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电价,是我国电价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引导电力负荷削峰填谷,不仅可以改变用电负荷结构,有效缓解高峰用电紧张局面,充  相似文献   

2.
<正>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密切关系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电力价格,直接影响工商企业生产成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社会关注度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电网企业统一购电、统一售电的经营模式,电网企业通过收取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价差维持生产经营、获得利润。这种统购统销的模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章桂玲 《消费导刊》2014,(11):68-68
电费管理是电网公司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目前,大部分电网公司的电费收取、对账工作是由公司的营销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协同负责的。在电费实际收取、营销过程中,电力公司应充分结合自身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电费的资金管理,建立完善的电费缴纳系统,严格执行国家的电价政策。本文对电网公司电费管理的现状、电网公司电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营销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促进电网公司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的建议以及实行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的优势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定价办法》明确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制定遵循成本补偿和促进电力交易等原则,采用两部制定价。本文探索性地分析和揭示两部制定价相比于基于平均成本的单一产量定价的“产量扩大效应”及其形成机理,分析区域电网两部制输电价格核定中运维费的成本特性及各省容量电费分摊比例计算方法和容量电价的收取标准;以两部制定价“产量扩大效应”为理论依据,提出满足成本补偿并促进电力交易的区域电网容量电价(费)核定新方法,并进行模拟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电网两部制输电价格的合理设计能够更好地反映区域电网功能,促进电力市场交易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1]809号)文件要求,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对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代理购电的用户电价由代理购电价格(含平均上网电价、辅助服务费用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辽宁电网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递增电价的实行意义,研究确定辽宁电网居民生活递增电价原则和计算方法,提出居民生活用电阶梯递增电价的方案。作为辽宁政府部门制定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现行税制中有关电力行业的税收规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一)增值税优惠政策 一是提供电力的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作为一般纳税人,不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依照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可由自己开具专用发票。二是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农村电管站在收取电价时一并向用户收取的农村电网维护费(包括低压线路损耗和维护费以及电工经费)给予免征增值税的照顾。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网输送定价问题已经成为电价市场化甚至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电网输送定价政策和实践,从立法层面对电网定价的独立性、电价体现成本和收益的必然性、打破电网单一购买者垄断地位的必要性、运用激励规制手段实现电价合理性,以及通过输配分离实现输送环节自然垄断和配送环节有限竞争两种市场结构、从而加速电价市场化进程等问题进行探讨,为能源立法或者电力法修改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一、当前电力价格政策(一)电网销售电价电网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进一步摸清农村分类综合电价中综合费用的水平,我们对宝鸡市部分县的农村分类综合电价中的综合费用进行了调查、测算.从调查情况看,线损、整修费、管理费用水平对综合费用水平影响很大,而综合费用水平则已成为影响在村综合电价的重要因素.以农村照明电价为例,1996年扶风、陇县、凤县三县综合费用,分别占测算电价的31.5%、37.14%、59.67%.现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