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终端来查找餐馆、酒店等生活服务类信息。在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具有高度情境敏感性,同一用户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偏好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在搜索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选择策略。通过对移动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对用户情境与美食特征进行关联分析,为情境感知移动美食推荐系统研究和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用户对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移动商务用户的使用行为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并考虑到移动商务的使用特点,同时将消费者的感知趣味性、感知安全性、社会影响、个性化需求、经济成本以及人口统计变量等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BtoC模式下移动商务用户接受行为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商》2015,(39):253-254
本文指出,旅游餐饮业中的价格欺诈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旅游餐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旅游餐饮业的正当竞争秩序,通过完善旅游餐饮业价格监管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力量,提高旅游餐饮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维护旅游餐饮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移动电商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移动支付涉及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业等行业,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分析,获得消费者支付数据,可以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并对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手机普遍使用的同时移动第三方支付方式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本文为探究该项技术能否促进消费及影响用户接受该项技术的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消费者决策相关理论,选取感知收益、感知成本、感知风险、主观规范及消费者创新五个变量,探究其对用户使用意愿影响程度,为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率、推广改进该项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移动电子商务(E-commerce)是电子商务新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号。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本文将就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前景发展提出展望,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发展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正以远远大于桌面互联网的速度飞速增加。外卖手机客户端,一种将外卖行业与手机客户端实现有机结合,使消费者能够使用手机轻松实现寻找餐厅、点餐、支付、评论、分享等一系列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媒介以及O2O商业模式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壮大。本文分析了外送餐饮APP的环境,并对其目标受众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送餐饮APP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提倡的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体系,而势在必行的就是发展绿色餐饮,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资源集约化的重中之重。其中,以可持续性、遵循生态原则以提高及满足消费者用餐的舒适程度。但是由于绿色餐饮的逐渐发展,给我们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就是以我国绿色餐饮为出发点,探讨我国绿色餐饮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移动电子商务通过APP软件平台设计建立它的用户界面,以实现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智能化接触交流沟通,为消费者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交互需求与消费需求,优化消费体验。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用户界面设计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用户体验对移动购物APP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行为主要由个人、心理、社会、文化四个因素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上述传统因素外,口碑营销和互动反馈机制也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自身用户,其消费行为一方面受传统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深受基于移动互联的口碑营销和互动反馈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人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便利性以及获取的速度非常快,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消费者或者客户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然而现阶段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安全保障还不够完善、虚拟环境存在诚信问题、成本较高问题以及用户(消费者)观念问题等,基于此,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者接受理论的移动商务成功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中外移动商务呈现快速发展势态,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用户迅猛增加。B2C移动商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和使用。为此,从消费者接受问题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B2C移动商务的消费者接受模型,研究B2C移动商务的成功影响因素,并从操作层面上提出相关成功因素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技术的迭代更新,移动网络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已然进入了移动信息化时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端获取产品信息,移动端视频播放量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一趋势为广告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告主正逐渐加大对移动视频广告的资金投入,移动视频广告在市场中也表现出了积极地发展态势。通过对移动视频广告的解析,进一步分析消费者对移动视频广告的态度,并对移动视频广告的未来市场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移动广告公司应以消费者为主导去设计视频广告,增加用户粘合度,让视频广告效果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以强劲有力的态势迅速占据移动支付市场,为研究影响消费者持续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以湖北省襄阳市主城区常住人口的调查为调研对象,以SPSS21.0软件先定性分析支付宝和微信目标群体特征,然后用行为采纳模型实证分析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认为:支付宝和微信发展模式有差异,吸引用户的方式也不同,消费者青睐支付宝使用过程的方便性和便捷性,认为支付宝更具有安全保障,相较于支付宝,品牌口碑对微信的影响更大。提出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需线上线下相结合,共谋发展;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加强功能研发,吸引更多的个性化用户,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安全保障;及时更新软件产品,用娱乐和社交加强用户黏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互联网金融这竞争如此巨大的热潮,中国电信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翼支付"这项业务,而在当前形势下,"翼支付"要如何在市场中立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杭州电信"翼支付"营销存在用户规模的不大,推广效率不高,消费者已经建立其他移动支付习惯,技术、服务创新滞后等问题。应从初次使用用户和用户维持营销两个角度开展营销。  相似文献   

16.
正营销者说没有社交,移动缺少内容支撑;没有移动,社交的内容与传播又无处投射。借助社交移动终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2013年,"移动"成为社交营销领域的最大变量。让这场变革愈演愈烈的诱因,恰恰是人——尤以年轻社交用户最为突出。借助社交移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场景与更个性化的沟通语境。为了更好地糅合社交与移动,2013年,人人公司发布了多款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创新移动广告形式——移动端活动站,借助html5技术降低用户参与门槛,在社交环境内与品牌直接互动;移动语音新鲜事,令品牌真正倾听消费者"声音",消费者为品牌贡献传播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出现给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而且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大部分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消费,从而巩固了移动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还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市内娱乐餐饮业繁多,各种促销与推广活动不断。但如何在商户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就成为了当今市场的一个问题。该软件就是利用手机端对用户所在地区的餐饮场所进行查询、预定和评价,让商户可以及时的发布自己的促销信息。因此,该软件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经济且高速的信息发布平台的同时,让消费者还可以免费且随时掌握各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以及预约情况并通过手机进行预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移动互联网营销,特别是在营销过程中微信和二维码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成功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能有效丰富中小企业的推广营销手段,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小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习惯和消费模式,电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势不可挡。随着更多移动商户的入驻,消费者对于移动商户的视觉呈现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主要探讨移动电子商务视觉营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