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由于选用贸易术语的不当,造成了一些不必的纠纷和损失,令人深省。比如,目前许多外贸企在出口时采用FOB贸易术语,加之防范工作做得不好,境外货代和境外企业相互勾结,经常出现外货代无单放货的情况,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骗和损失。在进出口业务中,外贸企业慎重地、合地选择好贸易术语十分关键,一定要引起重视。文拟就合理地选用贸易术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出讨论。1.合理地选用贸易术语应明确规定选用的版本生效。我国进出口商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当然应尽可能地采用《2000年通则》…  相似文献   

2.
FOB贸易术语是当今国际贸易中采用的主要的贸易术语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合同中,出口以FOB价款成交的比例逐渐增多,某些外企已达到80%以上,虽然以这种方式成交,有时确实可以使卖方比较省事,但是如果盲目使用,其弊端还是很多,我国出口企业使用FOB贸易术语而蒙受损失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所以,为了给广大的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借鉴,本文对FOB贸易术语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与其化解办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出口业务中,贸易术语的选用事关出口风险规避。由于FOB与FCA术语在风险转移界限、费用负担、制单结汇时间、“仓至仓“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别,从而带给内陆出口方的风险大小不同。因此内陆地区的出口方应根据自身的运输条件,尽量选用风险较小的FCA贸易术语成交,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风险和利益有所平均,在国际贸易中,FOB和CIF是最为惯常使用的术语,在我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中,更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FOB及CIF贸易术语。以FOB贸易术语成交可以使卖方在租船订舱、投保等环节上节省精力和费用;CIF则是成本保险费家上运费。本文就从保险、船货衔接、货代、提单以及结算方式等方面对FOB贸易术语以及CIF贸易术语下的出口合同进行对比,分析其利益划分与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 FOB术语的缺陷给卖方带来的风险 2002年 5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与日本某商社磋商一笔出口 100吨矿产品金属硅的出口业务.在贸易谈判过程中,日方公司提出采用 FCA贸易术语,货物交给日方公司驻广州办事处的代表(收货人).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实务中FOB术语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业务中,FOB出口货剧增,引起各方关注,国外进口商使用FOB条款并指定境外船公司、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并在信用证结算上设置软条款的情况与日俱增,我国出口商面临的潜在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外贸易实际操作中几个重要环节来阐述,分析在出口贸易中FOB术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规避。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每个买卖 合同都离不开贸易术语(又 称价格术语、价格条款),使用贸易术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的有关手续、费用、风险的责任划分。使用不同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就不同。 过去,我国各外贸企业在对外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中,绝大部分使用FOB、CNF、CIF三种术语,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起了很大的促  相似文献   

8.
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的11种贸易术语中,企业收汇风险较大的FOB具有最高的使用频率。本文通过拓展现有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述了贸易成本对企业贸易术语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表明,二元经济结构、要素市场不完善和加工贸易居多是导致出口企业倾向于使用FOB成交的主要原因,贸易术语多元化能够通过增加企业出口机会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及时调整企业内外销的相对贸易成本对降低出口收汇风险和平衡我国内外需求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林冰 《中国商论》2020,(7):82-83,85
外贸企业出口通常采用三种常用贸易术语FOB,CFR和CIF。通常都是卖方发货在先,但货物抵达目的地时如果出现了不利于买方的收货情形,出口企业就很可能面临买方拒付的风险。本文结合两则代表性案例,从买方拒付原因分析入手,考虑了贸易术语选择、保险利益回归卖方、支付方式的特点以及出口方自身因素等导致的拒付风险问题,层层分类对不同情形进行分析,为实际业务中买方拒付下卖方利益如何得到保障提供了对应性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是国际贸易区别于国内贸易的最具"国际"特色的贸易条件.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13种贸易术语中,FOB术语是我国外贸出口业务经常选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因为按这一术语出口,我方不用负责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和保险费用,责任和费用相对较轻,履约较为方便,而且报价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FOB贸易术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一术语至关重要。《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和《INCOTERM S2000》均对FOB贸易术语有所规定,前者根据交货地点、费用和风险的不同,将FOB分为6种,后者规定FOB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航运。两种惯例对FOB贸易术语解释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不同、风险划分不同及费用负担不同。国际贸易中在应用FOB贸易术语时应注意风险划分界限问题、装卸船费用的负担问题及船货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是国际贸易区别于国内贸易的最具“国际”特色的贸易条件。在《INCOTERMS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13种贸易术语中,FOB术语是我国外贸出口业务经常选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因为按这一术语出口,我方不用负责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和保险费用,责任和费用相对较轻,履约较为方便,而且报价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FOB贸易术语区别于CIF、CFR术语,对于发货人的权益保障方面存在风险,特别是从《海商法》的法律条例上,对发货人权益的保障存在不足与欠缺。从FOB贸易术语下发货人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权益操作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分析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FOB贸易合同已达70%以上,还有上升趋势,很多出口企业青睐于FOB贸易术语。但若由买方指定货代公司或者船公司,或买方规定以自己为提单的收货人,卖方经常会出现钱货两空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对卖方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说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对外贸实务中有关出口业务价格术语的选择问题向来持较为一致的观点,即我国对外出口业务应尽量采取CIF、CFR条件。但在我国多年的出口实践中,使用FOB条件的出口合同要远远多于使用上述两种术语的合同。本文通过保险、付款方式和装运条件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出口业务中用好FOB价格术语。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采用FOB术语的合同多达80%左右。伴随着FOB贸易术语的频繁使用,作为出口商因使用此术语所遭受的欺诈和损失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以纵向的整个贸易运输流程为主线,我们可以预见FOB贸易术语下卖方可能遭遇的四个区段的综合风险,认清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规避措施,对于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薛源 《现代商业》2012,(11):109
在国际贸易中,FCA贸易术语因其卖方责任相对较小,赢得我国大量出口商的青睐。但在FOB贸易下,卖方在货物运输以及结汇方面往往面临着许多风险。文章针对FCA贸易下卖方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论述,以引起我国出口商的重视,保护卖方的利益,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8.
浅谈FOB合同之货运风险的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出口企业频繁使用FOB贸易术语现象的分析及可能造成货运风险因素的说明,提出了避免货运风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倪爱娟 《现代商业》2011,(6):197-198
FOB这一贸易术语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贸易中,但由此产生的贸易诈骗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法律方面的缺陷,发货人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力都没有得到确切的保障,本文FOB术语诈骗出发,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减少FOB术语下的欺诈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杨银婷  陈晨 《商》2014,(24):221-221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日趋稳健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了出去,参与到国际竞争的洪流中。在国际贸易中,由于FOB贸易术语中的卖方无需承担运输和保险,因此,很多卖家认为选择FOB风险小,责任轻。殊不知,在选择FOB贸易术语时,卖家实际存在着不小的风险。本文就这些风险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应提出一些规避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