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展对话以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已从最初的渔业合作逐步扩展至海洋经济、海上联通、科研环保、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目前,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挑战。探索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新路径,不仅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稳定周边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等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进一步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但当前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趋激烈,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产生冲击。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既面临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大国博弈加剧、CPTPP与IPEF双重压力,以及东盟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担忧等挑战。要根植现有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做好RCEP实施工作,推动关税降低与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软”“硬”兼施,加强双边互联互通建设,注重包容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东盟国家都是我国的友好近邻,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双边高层往来频繁,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我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取得了新的进展,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帝现首次非正式会喇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建立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 双方关系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构筑了框架,自此以后,我国领导人每年出席“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唔”和“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唔”。2000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老挝,文莱和柬寨成功地进行了访问,中国与老挝和柬埔寨分别签署了双边合作联合声明,至此,中国同东盟所有国家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合作框架文件,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搭建了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新平台,使双边的共  相似文献   

6.
唐水灵 《北方经贸》2023,(6):113-117
尽管存在一定挑战,人民币东盟区域化前景可观。从双边经济对话情况、人民币在东盟区域内功能多样化展开,分析人民币在东盟区域化道路上面临的难题及机遇,认为通过构建政治互信格局,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及加深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的联系,促进全面互联互通,以加快人民币实现东盟区域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中哈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哈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迅猛且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其潜力巨大、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8.
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广西全面深化与东盟合作奠定了基础,推进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不仅是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关联效应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广西的对外开放、拓展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和双边投资的重要环节.推进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应坚持系统整体、循序渐进、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而以桂林为龙头,整合广西旅游资源;打造广西旅游品牌;发挥广西在构建"中国旅游金三角"和世界旅游中心的特殊作用是加快推进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及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该自贸区的建设及最终建成将产生多重效应,如实现双边经贸关系机制化、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增进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与安全互信等。此外,它也有一些潜在负效应,妥善应对将有利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运作及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永 《市场论坛》2004,(3):8-10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必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和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进-步促进双边的金融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金融合作的前景会怎样,双边金融合作应主要致力于哪些领域,以及合作中可能会遇见什么样的阻碍等问题,都值得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今年恰逢中国与东盟对话关系建立20周年。20年前,谁都无法预料到被冷战长期隔阂的中国和东盟今天会走得如此之近.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会如此密切和频繁。过去的20年是中国一东盟关系不断发展、友好合作全面深化的20年。20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但在双方关系史上却留下了一块块辉煌的里程碑。而其最为关键的就是,政治互信决定了合作命运。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持续期间,世界各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萎靡下行,但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仍取得丰硕成果。当前,双方贸易呈现贸易走向持续向好、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推动双方贸易合作发展等特点。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合作面临贸易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博弈掣肘贸易发展等挑战。同时,RCEP生效、双方战略互信增强、数字经济等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合作程度加深,为中国—东盟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助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比较明显,机械和运输设备是双边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东盟已成为对中国投资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对东盟投资的第六大主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双边取得的贸易创造效应比较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存在排挤和替代现象。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边在贸易上应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在投资上兼顾双边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开发,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崇泉 《国际贸易》1999,(5):20-2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关系的不断改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达到了一定规模。1994年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成立,启动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全面合作机制,这对进一步探讨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之后,东盟和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发展双边和多边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开展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的合作,并且希望通过这种合作进一步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东盟宪章是东盟成立40多年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的生效会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东盟宪章评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盟宪章生效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在东盟宪章生效后我国应采取强化政治互信、增强贸易互补性、实施投资东盟战略和主动推动CAFTA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技术合作逐渐展开,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合作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对东盟贸易的特点,进而提出了拓展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与“一步法”估计,实证分析中国向东盟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双方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增加有利于高技术产品出口,双边地理距离制约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东盟成员国内部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金融自由度提升有助于减少贸易非效率项,而关税水平制约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得出要继续加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技术贸易合作,充分释放中国与东盟双边技术合作协定红利,开拓高技术产品市场空间,高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落实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