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国家修订了关于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准则,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并且不断地完善其内容。本文通过对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揭露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成因,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质量,从而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业绩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其他综合收益是相对于综合收益概念而提出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充分体现了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实现决策的有用性以及综合收益观的有用性。然而我国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基于实现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接轨的目的,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琛 《商场现代化》2023,(24):174-176
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要素,其列报与披露的过程是从表面到实质的。虽然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要求愈加严格,但是将理论应用到实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影响该科目列报与披露质量的问题。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出发,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该科目在列报与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该科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2014年修订的新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要求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并完善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内容,进一步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其他综合收益对我国大部分财务人员来讲还是较新的概念,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特点,列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在我国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准则,期望对企业财务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谢凌红 《商业会计》2012,(2):122-123
全面收益全面反映了报告期内除了与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一切引起权益变动的交易和事项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所以,全面收益符合总括收益观,可以降低当期经营业绩被操作的可能性。同时,全面收益的特点是除净收益之外,还包括已确认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后者由于已产生,尽管在当期未实现,但很可能在下期或近期实现,从而成为投资人预测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一个可靠的基础。在这层意义上,全面收益信息比原先的净收益数据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更为有用,也即全面收益侧重于决策有用观。另外,全面收益对其他收益项目强调已确认而非实现的思想更加接近经济收益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涵义,其他综合收益与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项目的区别,并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伊宁 《商业会计》2012,(14):16-18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引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形成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到利润表的转变。这个转变主要是为了重塑报表间勾稽关系以及逐步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但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转变进行阐述及评析,并试图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于2009年6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与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进行了相应调整,并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在现有报表中,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项目被明确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由于在新会计准则中其核算方法存在一些模糊及难以确认的事项,使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何形成比较模糊,有可能造成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不够准确。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6)
2009年为保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还要求企业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项目。近几年,随着我国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实践的增加,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本文对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及披露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综合收益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个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7年发布的《IAS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的修订版中,正式引入综合收益的概念。我国财政部在2009年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也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定义。在此之后,IASB和我国财政部多次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修订,但并未做出实质的概念探讨。在结合国际趋同的背景下,通过对国际间其他综合收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够有益于综合收益在我国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孔骋涛 《商业会计》2013,(13):23-25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可能重分类进损益的项目和不能重分类至损益的项目两类,并采用列举的方式说明个别项目;而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最新修订(IAS1)尚未对该项目能否重分类的类别做出明确界定,我国对于界定标准的研究更是处于较为模糊的初始阶段。本文试图将该征求意见稿列举的项目与IAS1列示的各明细进行逐项对比,来探析我国关于该项目列报及重分类界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4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将综合收益相关内容纳入准则正文。本文在分析综合收益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如何改进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核算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望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会计实务的核算改进起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益与净收益相比,既具有一致性,又有所不同,全面收益的范围比净收益广泛得多。全面收益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模式,对确认方法、标准及原则等各方面均进行相应改进后,突破了实现原则、体现了适度谨慎原则、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可提供对决策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提高收益信息的评价与预测功能,从而使全面收益的确认具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是财务会计中的学习重点,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在不同金融资产核算中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如何解释其他综合收益的不同处理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文章首先阐述其他综合收益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以金融资产为例,选择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及其他债券投资持有期间和处置时针对其他综合收益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问题,对部分学者提出的重分类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结合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得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处置时处置静损益及持有期间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更为可靠的结论,以期为金融资产中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方法的学习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以盈余反应系数为工具,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其他综合收益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及其持续性的保守估计和投资者认知能力不足有关.该负向关系在审计质量低、股东关联度高、高管持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及2014年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更后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从其他综合收益与未预期盈余波动和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内在机理检验.  相似文献   

17.
崔岩 《现代商业》2015,(2):212-213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从准则层面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列报要求。该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本文归纳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和列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同时也说明了综合收益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认可和应用。鉴于此,本文从综合收益理论视角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综合收益的概念、列报模式以及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阐述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与手段,最后通过提出研究假设,建立检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性。旨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含量,更好地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