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油气资源开采收益分配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采企业和矿区居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而有效协调地方政府和矿区居民间利益冲突是实现油气可持续开采的关键。本文从地方政府和矿区居民博弈视角,分析了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油气开采收益分配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序贯均衡以及不稳定动态均衡路径;并基于博弈结论,分析了当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动进行奖惩时各博弈均衡结果的变化情况;最后,提出了油气开采收益分配中保护矿区居民利益诉求的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绿色矿区,在综合区域规划和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本文以博弈论为基本的理论指导,研究构建绿色矿区建设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矿区企业与居民、矿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直接关系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绿色矿区的建设既需要政府方面通过监督及惩罚的方式加大宏观管理,更需要矿区居民加强自身维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保护周边环境的能力,同时矿区企业需要通过自身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来为绿色矿区的建设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盾 《经济师》2010,(6):63-65
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入手,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对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即便是具有补偿性质的资源税费也不具有补偿环境生态功能减损的性质,充其量不过是对矿产资源的资源价值的经济补偿而已。因此得出结论: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不能充分解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上述分析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在矿业企业、受益地区和受损的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和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进行的动态协调,并具有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矿业企业把环境损害纳入生产成本、约束矿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损害的功能。接下来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入手,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矿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得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性原则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该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Shapley值法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其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都站在自身利益需求的角度上,不同的利益要求间往往存在着一定冲突。有研究者曾用合作博弈中的讨价还价模型讨论了两个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所有权比例争取时的子博弈精炼均衡,但当有多种利益相关者同时存在时,该模型无法发挥作用。本文提出基于Shapley值的企业利益分配方法,既克服了讨价还价模型的不足,又能避免利益平均分配,使得企业的利益分配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更加合理,减少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健全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主体九大博弈关系,以演化博弈论为方法,构建地方政府与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博弈矩阵和复制者动态模型,探讨矿区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运行机理。演化博弈结果表明:主体间的博弈易陷入"合作"与"不合作"的交替循环中,无法实现稳定,若要实现地方政府监管、企业履行生态保护义务的共赢局面,必须依靠市场化和多元化手段对成本、保证金、政绩等各项参数进行调整,才能权衡双方利益,促成合作,进而由转移支付、保证金、社会资本、惩戒机制、政绩考核、行政机制等一系列旨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共同构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矿区生态补偿市场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居民、政府三方的利益博弈中探讨中国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完全成本视角,定量化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代际公平均衡、期权博弈均衡及互动公平均衡,并利用古诺模型探究代际公平均衡、期权博弈均衡及互动公平均衡对矿产资源寡头市场产量影响,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定价的机制。作用机理表明:矿产资源价值实现不完全与价值补偿不充分是矿产资源定价非公平性的实质原因,这为我国政府在矿产资源国际贸易争端中提出出口管制政策是"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宅基地换房"模式中相关利益主体为着眼点,如果运用案例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对"宅基地换房"过程中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人"权利与利益"的博弈策略和过程、博弈的不对等利益分配结果展开研究即会发现,公平、规范的博弈平台的缺失导致相对弱势的农民群体在博弈中损失部分利益。应该重视农民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的权利,构建一整套公平、透明的博弈规则,更多地考虑农民个人利益,实现各方利益均衡,以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协调发展密切相关,是事关矿区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议题,因此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现状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四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通过建立纳什均衡模型、贝叶斯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及一般博弈模型,对四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保护环境是中央政府的占优策略;地方政府之间恶性竞争会造成"囚徒困境";政府与企业之间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企业策略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度;农民是否举报企业的污染行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矿业权有偿制度确立之前,政府曾花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监管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但收效甚微,并且导致影响矿产业航向的矿产品价格也严重扭曲.运用博弈论分析发现,矿业权市场竞争机制是一种能让矿业企业自觉改善"三率"指标、理顺矿产品价格的有效的自我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价格扭曲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本文在标准的动态霍特林模型分析框架下,对税收与资源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重点对矿产资源征税应采取从量税还是从价税作出解释。最后针对我国矿产资源价格改革中存在的诸多税收问题,提出资源税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结合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基于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为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提升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矿产资源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第二次修订仍在进行中.文章对1949年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阿马蒂亚·森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萍  李绚 《经济经纬》2005,37(5):10-1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观也在变化,其总的演进趋势是由单纯注重国民收入的增长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森的“能力方法”对实现这一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森的发展观对我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方式分为以数量型和质量型经济发展方式。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在开始之初就选择较高级的发展方式,即经济发展方式有其适用性。不同经济社会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向更高形式转变的规律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上需要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格适应。就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选择而言,任何一个社会实际所处的社会经济历史阶段在根本上制约着其对发展方式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8.
资源开发行业最主要的资产是矿产储量,发现储量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发现储量的成本与储量价值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配比关系,这些特点决定了资源开发行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问题上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引致的会计准则建设上的特殊性.本文基于FASB和IASC对资源开发行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进展的评析,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制定我国资源开发行业会计规范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解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企业增长、企业发展、企业成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联系,并对已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新定义与内涵解析。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中生态经济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中央在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重要内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求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路子,为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认识和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层次分析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