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0年京津廊坊地区城市增长模拟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历史数据,采用SLEUTH模型,对京津廊坊地区城市增长和土地利用演化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通过获取模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的最佳模型参数系列,实现SLEUTH模型的本地化,重建了研究区1985—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历史动态演化过程,并模拟其未来动态扩展趋势,为研究区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对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出影响北京、天津和廊坊市城市扩展的第一主成份因子分别是人口—文化—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对元胞自动机模型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模拟研究的代表.本文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内涵、研究热点、模拟平台和优缺点等,并对其今后在焦作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以SLEUTH为模型对焦作市社会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元胞自动机模型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模拟研究的代表。本文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内涵、研究热点、模拟平台和优缺点等,并对其今后在焦作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以SLEUTH为模型对焦作市社会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细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  闾国年 《经济地理》2003,23(2):154-157
细胞自动机(CA)固有的两个特征使之适于复杂的城市系统模拟研究。第一,它们本质上具有空间性;第二,利用非常简单的规则能产生复杂的行为,即局部的“不谐调”或个体的行为导致整本模式的有秩序性。通过选取五个典型事例回顾了20多年来城市CA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模型在当时的社会需要和技术水平条件下对城市做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CA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机制概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生态机制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质,即人为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生命机制概念,构建了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以深圳特区为试验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于生命机制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时空模拟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 《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机制、扩展动力机制、模式、模型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以及用地扩展的类型识别和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展望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扩展,将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用地效益、土地集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与3S技术和CA结合,将推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扩展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动态模型的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有关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随城市扩展而变化的动态模型,分析了静态模型下与动态模型下的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的不同构成,以及城市扩展进程中土地租金与价格的变动趋势,并应用理论模型对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姜文亮 《经济地理》2007,27(5):800-804
从土地利用转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扩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提出城市空间扩展直接原因在于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城市空间扩展预测可分为城市发展用地总体需求预测和空间扩展预测的观点,并采用优化组合预测模型对城市用地总体规模扩展进行建模,利用空间逻辑回归模型对空间分布扩展进行建模,两者共同构建了城市空间扩展预测模型,最后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进行试验,验证了这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雄安新区进行了城市规模分析,并对其建设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北京2020年人口总数及结构进行预测,分析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及结构.其次通过元胞自动机对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新区建设初始、中期和远期阶段的仿真图.最后模拟出城市化比例等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系统演化模型与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经济地理》1991,11(2):32-36
  相似文献   

11.
王花兰  周伟  王元庆 《经济地理》2006,26(4):594-597
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的量化研究是分析、研究我国大城市与卫星城市间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对传统的土地预测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文章认为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普遍化费用降低导致城市扩展单元在卫星城的分配比例增长,而在建成区和边缘区分配比例降低。得出可通过发展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向卫星城扩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遥感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着重分析了厦门市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各区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厦门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2000年城市用地规模比1989年扩大了近2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的不断注入以及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方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讨论不同情景下中国分县的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向国家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中国人粮关系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中国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我国2020年人口承载力在9.28亿人和16.96亿人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对中国是否能实现人粮平衡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模型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干  闾国年 《经济地理》2000,20(5):55-62
本文回顾了城市模型由城市形态与结构模型、静态城市模型、动态城市模型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各种城市模型存在的基本问题,指出了构建生物激发的模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城市模型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兆  郝寿义 《经济地理》2008,28(3):419-424
我国自1996年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大,大量占用非城市建设用地,而现有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构建了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颖  周寅康  许丰功 《经济地理》2003,23(3):355-358
目前对城市基准地价的评估,大多是从城市内部来考虑的,忽略了一定区城内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文章将城市视作一个均质点,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定量化,并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基准地价进行修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动机(CA)现已忧为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模拟实验工具,有人甚至认识它是21世纪的新的范型。本对“粗中有细”的方式,全面地介绍了细胞地理学的起源与沿革,论述了CA的基本思想、组成要素、模型性质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领域,指出了存在问题,并预言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We develop a neoclass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explain cross-metro variation in population and density. We provide new methods to estimate traded and nontraded productivities, and elasticities of housing and land supply, using density and land area data. From wage and housing cost indices, the model explains half of U.S. density and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finds that quality of life determines location choices more than trade 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and factor substitution in housing matter most, but are weak in nicer areas. Relaxing land use regulations would increase population in the West, raising both quality of life and productivity experienced by res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