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艳 《时代经贸》2006,4(Z2):5-6
古村落因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性和独特的建筑艺术性,而使其成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角色.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其旅游发展的经验及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是其他古村落发展旅游值得借鉴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两村落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进程中,与回归大自然相对应,古村落作为城市的同质异类互补对象,受到了旅游者、旅游企业的青睐。古村落旅游及其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兴起,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在古村落资源特点和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旅游流和客源市场、资源保护、旅游影响、景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是掌握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基础并识别应有的前线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古村落旅游持续发展,古村落旅游日益受到学者关注,论文对近25年来古村落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古村落旅游研究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古村落旅游研究从2006年始逐渐增多,2014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发文的核心作者群明显,但作者间联系较弱,合作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3)发文机构多分布于南方地区且合作强度弱;(4)研究热点包括古村落旅游资源价值、古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古村落旅游市场、古村落旅游管理与社区参与及古村落旅游与国家战略,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多学科交叉趋向,研究内容与时代发展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4.
程乾  郭静静 《经济地理》2011,(7):1226-1232
古村落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社区参与型古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熵法等确定主要的旅游评价指标并获得其贡献指数,从游客感知、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发展经济环境基础和旅游地环境四个不同角度综合地对古村落旅游竞争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镇和平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分等方法获得主要旅游评价指标数据,从游客角度和专家角度对旅游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通过两地竞争力指标得分情况的对比,为其旅游产业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富阳龙门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概念,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态度,探讨了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依赖(A)、地方认同(B)与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存在正相关关系;(2)地方认同(B)比地方依赖(A)更能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对此,本文从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居民的古村落满意度,更有效地推动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政府主导、社区自主经营、企业开发经营三种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下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的优势,得出从市场基础、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综合考量,温州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适宜采取后两种模式,并要提高社区参与的深度、水平,完善社区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旅游是现代旅游产品中的热点,具有遗产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以利益主体理论为基础,结合古村落旅游的特殊性,以西递、宏村两座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为实证研究,从居民收益、经营运作和利益协调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保护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前提、利益协调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营运作能力决定旅游发展的高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杜坤  朱良斌  王章郡 《经济师》2009,(7):274-275
增城市的旅游开发呈现出自然风光主导,人文特色不足的倾向。文章从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的角度入手,以增城市派潭镇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以浙江古村落为例,针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基于游客感知设计调查问卷,在专家知识和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构建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可提高古村落旅游资源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黟县古村落海外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松  陆林  徐茗 《经济地理》2005,25(2):252-256
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代表,对黟县古村落海外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黟县古村落海外客源市场时间分布表现在:海外游客接待量起伏较大,近年来急剧增长;季节性波动显著,呈单峰型分布;海外游客大部分集中于宏村(2002年达85%)。并进一步对黟县古村落海外旅游市场结构、地域结构、国别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划分出其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提出5项措施和建议:①大力开发海外冬季旅游市场;②丰富旅游产品结构;③突出各自特点,形成区域旅游格局;④加强景区管理,不断提升黟县古村落旅游地形象;⑤大力宣传促销,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申秀英  卜华白 《经济地理》2006,26(2):322-325
中国古村落旅游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新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虽说理论界和实业界已是对其作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现实问题依然很多,致使古村落旅游既缺乏产业意义,也缺乏旁侧经济拉动意义。文章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共生进化”的环境条件、运作模式及能量生成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之间及其与其它关联企业之间的“共生进化”问题,其目的是为古村落旅游企业如何拉长其产业价值链和增加其旁侧经济效应提供理论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是通过对仿古村落乡村旅游的背景、形式与意义的研究.来探索新的乡村旅游模式,从而改变单一的与生态有关的乡村旅游模式,进而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经济与文化支持.在全域旅游的概念与政策支持下,通过旅游来脱贫,提高文化氛围,使乡村旅游通过仿古村落的进一步建设,与单一的生态农村旅游模式相结合,形成新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为认识旅游-社区互动机理,以人类生态学中人类社会组织与生物种群具有相似性的思想为切入点,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物种入侵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解读古村落社区中因旅游种群入侵而引发的空间社会秩序重组过程.研究认为,“旅游-古村落”空间社会过程可解读为:旅游种群入侵到古村落社区,与社区种群发生生态位重叠;在生态学竞争排斥法则作用下,社区种群被旅游种群挤出古村落核心区,而在古村落社区边缘重新安家,旅游种群继替社区种群迁出后留下的生态位空间;最终,古村落社区以宗祠为中心的宗法型空间重组为古村落旅游核心区、官川新区、政务新区等构成的旅游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分析桂林地区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虽然桂林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桂北历史韵味,但是在悠久性、完整性、典型性、规模等方面略输一筹,属于非优区旅游资源。探讨通过开发遗产之路、多种旅游资源组合、由政府主导,整体筹划复合型开发等模式,对桂林地区古村落资源系统开发,实现非优区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乡村旅游出发,基于中牟县的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对乡村旅游可进一步开发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进行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43-144
传统村落旅游作为新兴产业,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由于发展迅速以及发展过程中保护意识的缺失,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为研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经济疲软的本质原因所在,立足经济学思想,通过浙江省与台湾省两地古村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发现浙江省现阶段古村落旅游发展暴露出的经济缺陷,并通过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改善传统古村落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从"内损性—暴露性"两个维度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影响因子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所构建出的16个因子进行分析,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依据解释结构模型图显示的分层结果得出各脆弱性影响因子间的层次结构关系。结果显示:(1)拆旧建新、传统技艺逐渐失传、旅游开发增加古村落保护资金、洪涝和火灾等威胁古村落的长期保护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影响因子。(2)建筑材料抗损性弱、村落人口空心化、村落人口结构改变、旅游开发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弱化村落气息和氛围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间接影响因子。(3)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不太认同、旅游开发导致村落环境压力增大和商业气息变浓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决定性影响因子。(4)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重视不够、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以及快速城镇化对古村落带来的冲击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深层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陈建业  周秉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24-126,219
古村落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走马塘,一个占地仅11hm2的浙东田园古村,在千年间共走出了76位进士,令人感叹不已。其天圆地方的选址布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艺术风格,都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适度的旅游开发尚需不断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腊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