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总结分析地理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地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地理科学研究中的现代化方法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地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地理系统学,在地理系统学众多的研究方法中,综合集成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的思路是将对地理系统的研究从定性分析的层次提高到定量分析的层次,在地理系统的研究分析中要充分的使用GIS技术。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而规范又是创新的基础、进步的前提,对创新具有潜在的约束、导向和促进作用.科学哲学的研究阐明,科学创新与规范是科学进步之两翼,科学的合理性就蕴含在两者的内在统一中,只有在一定规范下的创新才构成科学的进步.科学史上杰出的创新型科学家对科学规范的独到理解和顽固保守的史实,说明创新思维和规范思维有内在的互动关系.民族文化中规范维度的缺失,恰恰是我国科学研究少有重大创新成果和始终难以产生杰出人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主题.高等教育部门也就是各大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化人才、促进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切身体会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最具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张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1,(19):295-296
从德州学院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入手,从社会需求、学科功能、学科发展方向和学校实际水平和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流机制,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基础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个方向,根据人才培养方向讨论了科学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几个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一直占据着经济学的思想前沿。即使在今天,自由贸易、全球化和城市化,也与学术分析上一样,作为大众化的主题经常引起人们的争论。传统上,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是作为经济学单独的分支演变的。但是,最近根据新理论的见解,他们的融合变得更加紧密。该理论见解强调在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确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因其内部众多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使其整体的发展难以用传统的将各要素简单相加的线性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把握。系统科学方法为更科学地考察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本文探讨了系统科学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根源 《经济师》2012,(8):24-25
经济互构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是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富裕和怎样富裕"的科学理论,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为了解决面对的新的实际问题,应进行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的教育,从而走科学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轶璐 《经济地理》2007,27(5):840-841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发展潜力大、投资效益好、容纳就业多的"绿色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这项产业,文章从分析乡村旅游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探索了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在梳理国外经济地理学重大理论思潮下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变化的基础上,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外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研究团队、学术机构及热点关键词演变特征,并对热点研究主题进行述评。研究发现:(1)新古典经济地理、新区域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的演化和关系转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为环境经济地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分析思路。(2)从2004年开始,国外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Bridge G、Gibbs D、Bailey I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为环境经济地理的发展起到重大引领作用。(3)伴随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监管的刚性化,资源环境问题由经济地理学的外围逐渐上升为影响经济活动空间逻辑的内在因素。追求环境可持续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开始被大量应用于研究环境问题。(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生态创新、网络资源环境效应和区域绿色发展路径等研究主题。相比之下,未来需着力于建设我国环境经济地理优秀研究团队,及时把握相关研究的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准确定位困扰绿色发展的“卡脖子”环境问题,拓展研究主题,推动我...  相似文献   

11.
12.
<正>2009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人文地理学大师、中国人文地理学泰斗吴传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人生91年的光辉历程。噩耗传来,令我惊愕万分。2008年4月  相似文献   

13.
对话“科学改革观”——访经济学家邹东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红 《经济导刊》2007,(1):78-81
中国经济增长28年来举世瞩目,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而2006年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0%以上,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40年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去40年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58.52%,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格局在东南方向上发生旋转,东北—西南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演变成沿海—内陆向,进而演变为目前东南—西北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格局特征。文章在分析经济地理格局变化所表现的成就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阶段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大,由于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主导因素;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文章建立了未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演变探讨的基本框架,应认知信息化支撑的流动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条件,以及不同人群对人居环境需求等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变化的影响作用,提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把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公平性作为前提条件,把引导人口继续向东南半壁适度集聚,以及着手大西北合理开发作为缩小大尺度区域差距的新战略,把形成各具特色、但满足人的居住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综合价值是相等的城乡空间格局作为协调城乡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李小建等著的《农户地理论》已于2009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从欠发达农区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农户入手,以农户研究为主体,以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以单—农户——农户群体为研究脉络,重点研究农户经济活动空间的理论问题。这种从新的视角进行的具有地方文化和环境特色的中国农户地理研究,可望对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建设以及国际学术界关于农区发展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樊杰 《经济地理》2011,31(1):1-6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过去10年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针对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对科学基础建设的需要,文章讨论了未来10年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形成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为我国不断强化的空间管治和因地制宜等发展观的实施提供地域功能管治原理;建立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学说,使之成为能够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时空尺度转换与人文界面(线)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为提升经济地理领域的规律性成果的水平创造条件;加快开发研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系统,增强现代技术方法支撑学科建设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拓展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实现增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交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促进经济地理学产生质的飞跃。文章认为,以上五个方面重大问题的突破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对人才的性质、地位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育才聚才用才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看法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就是人才观.人才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才问题上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作为无锡市“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极,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无锡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的五连冠。尤其是2005年,江阴市解放思想、勇于超越,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江阴市作为无锡市“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极,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无锡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的五连冠。尤其是2005年,江阴市解放思想、勇于超越,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广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缓解生态压力,截止环境恶化,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广东,建设绿色广东更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