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芙蓉 《特区经济》2014,(11):133-134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发展和关联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湖南省工业化的进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于产出结构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甘肃省1983—2013年的数据,采用DEA效率分析发现:第一,甘肃省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二,城镇化过程中对劳动力与科技成果的使用效率不高对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的效率有着较强的负面影响;第三,甘肃省工业化投入的规模报酬随着工业化发展呈现先递减,再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搜集2001年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指标正向化方法、变异系数法等构建了城镇化综合系数、工业化综合系数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系数都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由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程度相差无几,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低,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梯级结构;2000年到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四大经济区域差异相呼应,并且协调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成功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同步推进城镇化。漳州城镇化建设必须与漳州工业化布局相适应,在工业化进程中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代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一般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章对河南省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人口工业化率远低于经济工业化率,城镇化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这不仅与发达国家不同(表现为人口工业化和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均衡发展),也迥异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过度城镇化,即城镇化早于、快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梁洁 《改革与战略》2021,(3):106-114
当前广西工业化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缺乏龙头企业,城镇化水平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章通过计算IU和NU,发现广西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二者融合发展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进一步分析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美国模式等,得到启示:推动广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应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因此,广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应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帆 《发展》2010,(12):121-121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相关指标综合考量,甘肃省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将在“十二五”末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间阶段。因此,甘肃应通过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新蜀  贺坤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07-109
文章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结论。新疆城镇化的滞后性发展导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缺乏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以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工业园区进行要素的聚集,采取中心城镇突破的战略,在全面整合区域力量的基础上推动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普  李峄 《中国经贸》2012,(24):78-79
摘戛由于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贵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工业发展和城镇发展均相对滞后,目前,工业化与城镇化都处于初级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目的是想通过新型工业化增强全省经济实力,通过城镇化培育配套产业解决就业,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文对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背景下的工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就贵州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工业化发展路径选择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海鸣 《特区经济》2013,(10):86-87
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为因果,互推发展。工业化发展通过就业需求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提供物质基础、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向非农化方向转变以及与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契合等方面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通过生产要素集聚集约、生产、生活资料大市场的形成、营造创新环境、带动市场需求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促进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城乡统筹.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基本战略思想是。依循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必须把城乡统筹作为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一项战略任务。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目前山东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也突破50%的社会风险预警线,进一步了解当前山东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研究如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进而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近些年,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江西沿江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整体的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上,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各行其道。通过对江西沿江区域各县市区UR/IR的测算,判断出该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仍比较差,并对该区域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并就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或工业化率是城镇化演进的主要动力源泉,在不同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关系也不同.文章基于青海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与城镇互动性两个维度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将"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突显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新型工业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广西已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虽然与国内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但推动工业化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或少走弯路,在一个较高起点上推进新型  相似文献   

16.
王萱 《特区经济》2013,(9):101-103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且很可行的举措就是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本文分析了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的、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已经证明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和相关性。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城镇化过程与工业化过程更是联系紧密。本文利用河南建国以来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工业化率、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在与全国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过程,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不仅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而且短期内也存在很强的修正关系,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率高,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立足国情,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刘涛 《科技和产业》2014,14(8):101-104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增长正相关的假定入手,利用1978—2009年河南省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相关指标数据,在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收入增长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动态分析方法,对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可作为推进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城镇与人类之间良性互动的一种新增长模式。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产与城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不断积极探索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以推进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文章尝试界定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探讨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