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京芳 《商业时代》2012,(35):70-71
全流通市场中解禁的大股东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由于大股东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其交易行为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一直都备受争议。基于此,本文从股价波动性的角度来检验大股东交易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的减持都明显降低了股价波动性;而相对于非控股股东而言,控股股东增持对股价波动性的降低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咸平财评如何查处证券内幕交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咸平 《新财富》2002,(1):24-25
我曾多次提出有关内幕交易的案例和理论思维,陈志武教授在《新财富》本期中也论述了一个有关内幕交易的案例。但就我收集的资料来看,相当多的人对内幕交易的查外方式、内幕交易和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仍然不太理解。我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的结构特征、背景特征对内幕交易的作用,同时考察内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越高,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程度越低;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对内幕交易存在差异化影响。独立董事的财务、法律和金融等职业背景对内幕交易无显著影响,有海外任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显著抑制内幕交易,而海外求学背景无上述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会强化独立董事对内幕交易的抑制作用,而大股东持股会减弱独立董事对内幕交易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促进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和稳定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事件的市场反应及内幕交易情况。实证表明,大股东增持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异常收益率要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说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挖空企业的"掏空效应"要远比国有企业严重。在短期内,大股东增持能为国有企业带来约8.7%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但为非国有企业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仅为1.9%。在长期内,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0,"支持效应"与"掏空效应"基本持平。但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在长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23.8%,"掏空效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对大股东增持事件的超额换手率的研究表明大股东增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5.
借壳上市的普遍存在,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共赢”,但是却扭曲了资源的配置,滋生了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关联交易及腐败等现象,也对我国整个A股市场产生了很多深层次的负面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概念、原理、成因、影响及法律分析等,探讨我国存在的一些借壳上市问题。  相似文献   

6.
《华商》2010,(12):19-19
背景:证券市场因其信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极易成为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的温床。而内幕交易,被《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称之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美国华尔街的发展史,就充斥着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7.
借壳上市的普遍存在,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共赢",但是却扭曲了资源的配置,滋生了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关联交易及腐败等现象,也对我国整个A股市场产生了很多深层次的负面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概念、原理、成因、影响及法律分析等,探讨我国存在的一些借壳上市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2013,(9Z):16-16
深交所9月12-13日在深圳举办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第十二期董秘资格培训班。针对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比较活跃、个别股票重组前后股价波动较大的现象,深交所在本次培训中紧紧围绕“充分揭示并购重组风险,严防内幕交易和市场炒作”这一主题,专门安排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内幕交易防范”等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9.
内幕交易行为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种主要违规行为,对证券市场具有巨大的危害,加强内幕交易的识别和监管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内幕交易案例,研究了我国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特征及其交易策略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内幕交易的监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各种证券欺诈行为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本文针对我国内幕交易行为的特点和证券立法的不足,联系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立法状况,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立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如扩大内幕交易主体的范围;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收购和关联交易中的内幕交易规制;建立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证券内幕交易一直是各国打击的重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立法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规范,我国也不例外。德国对于内幕交易一直持消极态度,反对禁止内幕交易。但由于欧洲统一体之需,德国也走上禁止内幕交易之路。本文拟针对中、德两国防止内幕交易规范进行比较,试图为完善我国内幕交易相关法律规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幕交易行为,作为证券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监管机关也对内幕交易行为加强了监管。由于内幕交易的存在,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投资者也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失去信心。但是内幕交易通常具备隐蔽性,这使得内幕交易人员的行为不易被检察人员发现。而且一旦出现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监管人员不容易追究内幕交易人员的责任。2016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当时在新时代证券任高管的罗向阳和在新时代证券营业部工作的罗杨颖,进行了行政处罚,理由是两人共三次进行内幕交易。证监会对此案非常关注,因此本文选取罗向阳案进行探讨,通过界定内幕信息,分析罗向阳内幕交易成因,对内幕交易规范化提出了几点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内幕交易法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商场现代化》2008,(4):269-269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担负着调整、重组社会资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能。本文从内幕交易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立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刘才鑫 《商》2014,(29):216-216
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此问题能否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公平,更涉及到广大投资者的根本经济权益。本文以内幕交易的法律释义及其构成要件为着手点,阐述了我国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内幕交易行为法律规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廖彬  刘建民 《商业会计》2012,(13):108-110
本文通过整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法律角度,提出了针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启示,以期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约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内幕交易行为严重危害证券市场,打击内幕交易将是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长期稽查执法的重点。我国目前对内幕交易以行政处罚为主,在已发生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中,赔偿金额的计算还没有明确的量化方法,关键问题是很难确定股票不受内幕交易影响时的价格,由此难以估算投资者的损失金额,赔偿金额的算法是需要长期实践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美国在这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是由法官依据经济学模型辅助计算股票价值,再根据案情进行裁决。本文以"8.16光大乌龙指"案件举例,在传统赔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把法律和金融估值算法结合在一起,拓展提出赔偿计算的新尝试:用成熟的布莱克—斯科尔斯(BSM)金融估值模型对股票价格进行估算,进行逻辑可行性实证分析并给出计算结果,再用回溯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误差率在7%左右,具有可操作的可能性。采用此成熟金融模型的算法可以缩短诉讼进程,充分表现股价受自身波动影响的应当价格,而非平均计算均值的一刀切做法,用BSM计算的大概率资产价值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正>证监会正全力查办人大教授内幕交易说今年3月,S*ST数码被盐湖集团重组后复牌(更名为ST盐湖),股价几乎翻了六番,成为市场焦点。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淮秀及其妻子、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由于分列ST盐湖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一、二名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日前,证监会正全力查办人大教授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8.
债券市场是一个由预期主导的市场,投资者根据企业的业绩和业绩预期进行投资活动,自主决定投资的数量和价格。但是,内幕交易正改变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覆盖面广,监管困难和内幕交易取证困难等问题是造成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案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该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检举人制度和在证监会之外,建立专门的反内幕交易职能部门,着手解决我国债券市场中存在的内幕交易问题,恢复债券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沪港通的开通,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然而在开放发展的同时发生的内幕交易案也不断增多,形式趋于多样化,但是有关内幕交易的规制却存在许多漏洞,已不适应内幕交易的新形式,不能有效打击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股份减持过程中的市场财富效应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更加关注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股份减持行为经常发生。本文以股改后大股东的股份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减持中的股价异动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股份之前的一定时期,减持公司的股价在整体上会出现统计上显著的正的超额收益,即,出现了正的市场财富效应,而在股份减持完成后,财富效应不再产生。由股价的这种异动走势可以推断,大股东减持背后所隐藏的股价操纵行为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