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的致思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他的思想理论不是思辩的抽象意义的逻辑陈述和哲理沉思,而是经验的表述,直观的领悟,感觉的强化,显然与岭南人倾向于实体性和直观性思维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1946年,在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霍克海默收到其同仁洛文塔尔的来信,这封信带来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德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对“社会研究所”的著作和刊物的热衷“有甚于食物”(《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第31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以下凡引该书,均只注页码)。同时,战后的德国百废俱兴,官方急于希望前纳粹时期的著名知识分子回国,而对于召回成立于192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于1933年迁往美国的社会研究所则尤为迫切。在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从大同到自由:百年中国政治致思主题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社会一文化转型发生于二十世纪初, 至今仍未竞其业。转型期中国的政治致思主题从“大同” 趋向“自由”。这种政治致思主题的变化关涉到中国现代 转型的格局与方向。本文从思想史一社会史角度对大同 模式和自由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从大同到自由是政 治致思模式和政治行动方案的双重转换,从而带动整体 性的社会转型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2)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会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进展。虞和平对中国商会史的研究,反映了他与时俱进的学术敏锐性;而他对中国近代商会独辟蹊径的研究,也确立了他成为引领中国商会史及中国史学研究潮流其中一员的地位。虞和平的中国商会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强调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他不仅成功地将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西方现代化理论引入到中国近代商会史研究当中,还通过对比中外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商会史研究的成果,从而富有远见地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新的研究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仅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部分省市率先探索了“规划环评”的工作机制和操作程序,只有少量的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陈显明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8,(6)
重庆的夜景,美的声誉早已远播海外。去年夏天,我回鹿角老家。晚上,儿时伙伴要挑嫩豇豆进城去卖。邀我说,你不是要回城上班么,今晚一道,走走过去挖葱拔蒜去卖时的那段山路,我俩兄弟摆摆龙门阵。我大喜,一路翻泉山垭,过文峰场,到了四公里南面的黄沙坎。黄沙坎,一段亲切又辛酸的历史,一幅梦幻又严酷的图画。三十多年前,这儿亮着我们惊奇得眼珠子都要摔出来的大探照灯,灯光下,咕辘咕辘地响着绞车,那时这儿正在烧焦炭,炼钢铁。当年的红火早已过眼云烟,留下了惨不忍睹垮坡烂沟。那时,我们总是坐在那棵老黄桶树下,叭着叶子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引入政治思想史研究,提倡从"观念史"研究转向"概念史"研究。传统的观念史研究聚焦于"观念单元",而斯金纳主张对思想史中更为具体的单位——概念进行细致考察。在斯金纳看来,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历史演进的过程,其定义在历史的进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来理解概念的内涵,考察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定义,重现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将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概念纳入到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之中。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一个特定时刻为剖析、读解对象,除欲充分把握这一历史现象蕴涵的理论意涵这一直接的认知目的外,还欲通过此一剖析、读解,把在不同时空中同样要谈论的历史与科学的关系论题,置于特定学术传承脉络和特定历史关系中去把握和理解,以昭显看似相通甚至重复的论述,其实往往有着不同的历史意指、不同的认知揭示。也只有如此处理,许多看似发展不足的论述,其特别认知价值才可能被充分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为是自驾游爱好者,平时喜欢开着他的路虎去旅行.时间长了,在圈子里也就有了点名气,经常组织和参加各种自驾游活动.不限于广东省内,他是全国跑的人.前不久他才策划组织了一个自驾边陲行活动,总行程三万多公里.遗憾的是,这次活动他没能亲身参与,因为业务繁忙,他提前回到了广东.活动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接下来会继续进行.虽然自己不在队伍里,但陈为说那种在路上的感觉还是能让自己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