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森林与森林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森林为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全面理解城市森林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对加强我国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极生态文化属于黑龙江流域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中的和谐思想,并在两次创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富有大兴安岭特色的一种新的文化。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立足大兴安岭地域和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富有大兴安岭特色的北极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新使命。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科技、教育发展教育、科技的水平也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重视科技、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反映的是学校组织的整体存在方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从文化的先进性的角度,从学校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三方面来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反映的是学校组织的整体存在方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从文化的先进性的角度,从学校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三方面来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陆桥文化是陆桥经济时代的反映,包含着陆桥经济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精神信仰的关系,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等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诸多方面的内容。深刻认识陆桥文化的本质,发挥文化力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对于全方位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陆桥文化的本质首先,从大陆桥发展的历史来看,大陆桥发展进程与人们在国际政治、战争形势变化中追寻和平紧密相连。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朝鲜战争,台湾海峡形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一方面由于战争物资运输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通向西方的海路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日美联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高职院校顾客分析入手,指出高职院校的产出是一种教育服务,而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学生,高职教育服务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认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就是一种直接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体系。从积极探索“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黑龙江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看,黑龙江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华  孙双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81-182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黑龙江作为林业大省的关键时期关键任务。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50年从未被人为干扰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经验,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人力恢复自然生态提供了样板、标准、途径和评价水准。因此,认真评价与认识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创新丰林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理念,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该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创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功能,以及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用人甫人、留人赶程中要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真正形成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增强企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范明智  徐冬先 《经济师》2015,(2):208-20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家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资源富集、土地广袤,城镇化建设的潜力和空间巨大,积极推进黑龙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是深远的。文章探索适合黑龙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为有效地推进黑龙江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从而拉动黑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这种现象反映出了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缺失,反映出了极大物质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也反映出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损害,而根本反映出的是,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协调,这种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森林资源即将枯竭的前景,这种前景不但是破坏了林业经济,造成数目可观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从发展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以及市场化是森林碳汇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视角出发,分析森林碳汇制度与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关系,提出森林碳汇制度的建立将对云南省桥头堡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教育考试机构组织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考试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建设.本文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提出的“四招考一满意”及“两型两化”共同价值观为例,从价值整合角度对其包含的职工价值、单位价值和服务对象价值的内涵及其整合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探索新时期基于价值整合的教育考试机构组织文化建设方法,促进教育考试机构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表面看似简单的身体锻炼与运动竞赛,却能集教育、经济、健身、娱乐、交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归纳起来,体育主要有健身、娱乐、教育、社会情感、促进个体社会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功能与价值,体育的这些功能与价值,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必将对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纯 《经济研究导刊》2022,(35):131-13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思政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要求。研究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路径,要从课程目标上整体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规划和本质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资源整合和教育合力,从课程教学方式上按照立德树人教育规律推进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全面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协同和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和优势,探析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丽荣  朱振锋 《经济师》2014,(12):189-190
文章选取了黑龙江森工总局4个林管局下属40个林业局2003年—2012年的微观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黑龙江森林碳汇量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定量分析了林业政策、林区经济、自然因素三个潜变量及其观察变量对森林碳汇量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林业政策、林区经济和自然状况这三类外因潜变量对森林碳汇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自然状况对森林碳汇影响最大,其次是林业政策,林区经济对森林碳汇影响成效较小。最后结合各观察变量对其潜变量的影响数据,提出三个提高森林碳汇量的建议:合理扩大区域内有林地面积,并提高森林蓄积量;进一步实施积极的林业保护、建设政策;逐年摆脱林区对林业的依赖,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效。因此说,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