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创新步伐加快、新的衍生工具不断出现,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伴随而来的是由于金融市场监管不力、内部控制疏漏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所引发的金融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金融犯罪逐步从传统的手工型向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化转变,职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犯罪不断演化。然而,相关法律却不足和缺失,这必然给金融犯罪案件的审理以及如何正确适用相关法律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金融业务不断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金融犯罪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多.金融犯罪除了会对人民群众与国家的财产权益造成侵害外,还使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危害我国经济安全.所以,有效遏制与防范金融犯罪活动的蔓延及产生是司法实践当中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出现一系列非法集资类犯罪,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扰乱国家金融秩序和法律秩序。本文通过对非法集资基础理论、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方式、特点、成因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防范农村非法集资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的安全保卫工作,防范经济和刑事案件的发生,保障信用社资金、财产、人员的安全,笔者认为现阶段应重点消除农村信用社不安全因素:●抢劫犯罪。主要包括抢劫信用社运钞车、抢劫信用社金库和抢劫信用社营业场所。●盗窃犯罪。主要是信用社内部人员盗窃信用社资金、外部人员盗窃信用社资金、信用社内、外人员相互勾结盗窃信用社资金等犯罪。●诈骗犯罪。这类犯罪比起上述两类犯罪,其手段、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金融诈骗犯罪有非法集资诈骗、贷…  相似文献   

5.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除了正常的经营性风险,还会受到金融犯罪的侵害。骗贷和金融诈骗等行为不仅严重威胁银行资产安全,亦对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原则造成严重侵害,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防范金融诈骗,既需要国家司法部门对金融犯罪的严厉打击,更需要金融机构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制度,不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农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针对票据领域的金融诈骗现象日益增多,以假票据、克隆票据为特征的票据欺诈已成为票据业务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并给银行和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已于2001年第三季度,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打击金融票证犯罪的集中行动,有力打击了票据欺诈犯罪行为。但票据欺诈仍然没有绝迹。当前,变造票据、克隆票据时有发生并得手;伪报票据丧失,风险转嫁银行的苗头已开始出现;对电子票据的付款依据之争也提到议事日程,在新形势下防范票据风险已刻不容缓。表现与隐患从宁波票据市场的调查情况看,当前票据风险的突出表…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监管不力,职务犯罪高发。呈现出发案岗位集中、内部人员共同作案问题突出,内外勾结犯罪增多、犯罪主体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积案隐案较多的特点。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经营风险,危及涉农金融安全;同时涉众化趋势明显,容易引发舆情;进一步损害诚信金融环境,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对此,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用人机制;强化监督制约,落实岗位责任;加强信息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强化精准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抓好农村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会计法》明确规定了违反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其中刑事责任部分规定得具体而严密,操作性很强。从法律角度上讲,刑事责任都包括哪些问题?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犯罪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1.关于犯罪根据刑法规事实上,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的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  相似文献   

9.
周兴安 《农家之友》2009,(20):97-99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逐步出现成人化、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正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长期将其置于政府不予认可的“灰色地带”.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民间金融的运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在造就了更多的大学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问题,一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触犯法律,身陷囹圄,如何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确立了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等罪名,这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产生了规范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仍处于高发阶段,且形式多样,现行刑法已不足以遏制此类犯罪的发展势头,因此理顺法律条文间的关系、将一些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纳入到刑法中来,并进一步完善此类犯罪的刑罚体系及其相关制度将成为刑事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行要把制度纪律贯穿于各类业务经营管理之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合规管理,加强执纪问责,防范各类风险。近年来,基层行金融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有犯罪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金融立法、监管以及惩治与防范等方面的原因。农发行应加强合规管理与案件防控体系建设,减少案件发生,推进合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7年2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的金融形势,刑法及时修改和补充了13项金融犯罪的罪名,即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或运输伪造货币罪,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罪,变造货币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贷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金融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或资信证明罪和保险诈骗罪。并将个别犯罪罪名纳入金融犯罪罪名范围,使金融犯罪条文总计达到31条,它有助于打击和惩处金融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熟人文化"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在信用社发生的大案要案中表现尤为明显,危害很大。"熟人文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引发道德风险。个别信贷员对于熟人、朋友提出的不合理的贷款要求,碍于面子,违规放贷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导致放松警惕。"熟人文化"衍生"金融掮客"。"金融掮客"是寄生在信用社机体的蛀虫,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拉拢、利诱信用社员工,与之交朋友,或是利用信用社员工揽储的迫切心理,以揽储相许,附加条件满足自己的私利。三是诱发金融犯罪。由于接近者本身动机不纯,面对利益的诱惑,有些信用社员工滑人犯罪的深渊,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共同实施金融犯罪,给信用社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了对于中西部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其它地区,继续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具的五项法律建构:一是确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法律地位.二是坚持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三是支持农村金融组织的再合作,建立相应的金融法律系统.四是用对商业银行实施的资本充足率来约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五是提高农村合作金融的覆盖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创建金融安全区系统工程中,加强法律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支撑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社会信用观念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高、金融案件少、金融执法严、金融秩序好的创建目标。现有法律支撑体系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特别是金融法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为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法律体系。金融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对于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经营和中央银行加强金融…  相似文献   

18.
《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贷款通则》、《全国人大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金融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使我国金融业步入法制化轨道。但制定了金融法规井不意味着金融活动就能依法运行,法规要实现其目标,由纸面上的文字规定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整个社会公众的协力实施。金融法规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循、执行,逐步树立起较强的法制观念。 法制观念是个人知识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法律的知识,包括对法律的主观看法评价,对法律的遵循与实施的意识能动性,以及对法律责任的判断预测等方面。目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擅自乱设金融机构、非法吸收存款、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造成损失等等现象,都与行为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依法监管,商业  相似文献   

19.
惩治金融犯罪 维持金融秩序于德贵近年来,金融领域中犯罪形势严竣。内外勾结,抢劫杀人,监守自盗,盗窃等暴力犯罪以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愈演逾烈。使国家和集体财产,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失。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于上千万元的大案、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几乎...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相关的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给银行卡的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银行和公安部门带来麻烦。本文在研究银行卡犯罪各类手法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银行卡客户、银行和公安部门加强防范预防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