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辉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191-192
中国在原油定价法、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多层次的石油产品交易额、市场的建立、成品油替代品的开发、对成品油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价格的监测等各方面工作还很不完善,亟待解决。在分析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现状及油价定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详细探讨了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第四次下调在市场明确的预期中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宣布,自16日零时起下调汽、柴油价格。此次油价小幅下调将对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油价是否会进一步下调?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时机何时到来?记者15日采访了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3.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灵敏的杠杆,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逐步完成与市场和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较快。对现阶段中国成品油价格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重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 6月 1日起,我国再次统一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出厂价每吨分别上涨 300元、 100元。各地燃油价格也将相应上调。这是近半年多来国家第四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此前去年 11月份和今年 2月份、 5月份分别上调 3%、 5%和 8%。油价涨幅一次比一次大,人们不禁要问: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不断提高,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成品油实际价格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我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 1998年 6月油品价格改革后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而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微乎其微的价格话语权与自身石油大买家的地位极不相称。石油进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动荡局面下的价格风险以及相对进口价格较高的被动局面。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价格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国内石油市场现状,从石油进口成本出发,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全球石油总供给、中国石油需求、其它国家或地区石油需求、全球石油库存和国际石油价格等时间序列,构建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各因素的结构响应.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本文还发现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贡献度较大,两者之和占比高达20%左右.因此,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重要因素,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宁 《经济管理》2007,(4):25-28
本文从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化迟滞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国内外油品的定价机制和国内油品市场的垄断特点,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营造可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形成合理透明的价格机制、搭建可交易的市场平台、实施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计划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康自平 《生产力研究》2006,(1):109-110,165
我国民航客运价格的规制改革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式改革,现行民航客运价格改革方案只是我国民航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措施。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国民航客运价格规制改革,完善民航客运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宏观调控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推进民航业相关配套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定价、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民航客运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已越来越远离供求关系的指引,而被演变成一个石油政治的战场与石油金融赌场。在石油市场中,任何有关可以联想到石油的事件均可以成为石油政治的口实或石油金融的商机。因此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演绎一波又一波跌宕起伏的行情。而国内成品油市场,对进口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在现行的定价机制下,受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较大。致使近几年来,成品油市场连续出现“油荒”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灵敏的杠杆,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逐步完成与市场和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较快。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成品油价格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重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成品油价格摆动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价是与国际接轨,降价则动作缓慢,是我国成品油价格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理清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过程中的诸关系,以形成、确定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八大后,深化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战略意义。这项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照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市场改革取向,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理顺价格关系,健全市场体系,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作用。由于各类产品的生产、供求和市场条件差别较大,这项改革应体现差异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以及环境价格改革都应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分类设计;还必须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并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价格支持体系,完善价格政策和成本监审机制;同时,应在反垄断、企业改革、法制建设、市场培育和财税协调方面加强配套。  相似文献   

13.
油价倒挂的影响以及开放油价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原  宋婉婷 《经济视角》2010,(8):23-26,41
我国是石油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与消费国,成品油价格深刻地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大起大落的国际油价造成成品油价格的不稳定,为此,我国实行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控制了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然而政策调控的后果是我国成品油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油价倒挂现象。文章对于油价倒挂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我国成品油市场上存在的两类油价倒挂,探究造成油价倒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比较国外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关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期货市场在中国大地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我国价格改革的进程,尤其在健全市场价格机制方面,不仅为公正真实的市场价格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且可以避免和消除价格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盲目性和波动性,使价格水平趋于平稳。大力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价格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石油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与消费国,成品油价格深刻地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大起大落的国际油价造成成品油价格的不稳定,为此,我国实行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控制了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然而政策调控的后果是我国成品油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油价倒挂现象.文章对于油价倒挂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我国成品油市场上存在的两类油价倒挂,探究造成油价倒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比较国外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关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铁良 《经济师》2008,(3):193-195
成品油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其供应和需求的变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国内成品油流通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主导。其他国有石油公司、民营企业、外国石油公司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一体化潮流,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外资争相涌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现实。民营石油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市场定位战略对策,在新形势下积极发展和壮大其在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产石油供不应求,进口油源难以多元化,国际油价波动严重,石油输入路线受扰以及美国的战略掣肘,是中国石油安全面对的主要挑战。中国的主要对策是在国内强化节能意识、健全相关法规.改进采油技术、扩大油气开发范围,完善石油运输设施,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发展石油替代产品以及开发新能源;在国际上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坚持“走出去”战略,适时适度“有所作为”以及推进进口油源和运输路线多元化。中国应综合规划石油安全战略,视野涉及国际期货市场、国防建设、石油国企机制和国际能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5)
奶业市场是一个具有非常发展空间且极具前景的市场,中国奶业逐渐进入市场经济阶段,进步卓著。我国奶业市场起步晚,19世纪初乳制品在我国成为商品以来,仅仅在京、津、沪、渝、东北中沿线草原地区有少量规模的饲养户与奶牛场。因为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导致乳制品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这样会对养殖户的积极性产生打击,进而影响到奶农饲养的效益,不利于我国乳制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以中国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并提出对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2008年期间,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下,广东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效益并未受到明显的价格传导影响,除农副产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开采业外,其它工业行业产品出厂价仅缓慢上涨.经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产能扩张和国家石油价格管制.如果不改变现时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能源结构,改革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下一轮国际油价上涨将严重损害广东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主要观点 2004年前三季度能源产需快速增长,价格持续攀升,石油和煤炭价格涨幅尤为明显。 2004年四季度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回落,价格会继续高位运行,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将比三季度有所好转。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将超过19亿吨,比2003年增长15.5%左右;全年发电量将超过21000千瓦,比2003年增长13.5%左右;石油供应并不存在资源不足问题,成品油价格将可能再次上调。 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在逐渐显现。运力持续紧张将会对煤炭、油品运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改革资源补偿费办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建立有利于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