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位淘汰——管理中的一柄“双刃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企业界被广泛采用,在实践中具有优缺点,实施末位淘汰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进行。同时要注重培育良好的绩效文化,让刚性的末位淘汰变得充“满柔性”以有利于末位淘汰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华为狼性文化的一种体现,华为鼓动一线年轻的电信销售员工以令对手头晕的气势展开肉搏式竞争。同行都把他们视为横冲直撞的狼。而华为对群“狼”的管理,也是“没有人性”的从招聘到业绩考核的末位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3.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方式,其合法性一直受到争议,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原因在于各方对末位淘汰的理解及操作的差异。因此,只有全面认识末位淘汰制的内涵,分析末位淘汰的具体实现方式,实现与现有法律的衔接,才能为其合法化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4.
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谋求建树的态度和观点。无论走上何种领导岗位,人们都会有一番抱负,实现自我价值,绝少有人甘于平庸,无所作为。然而,有的虽有良好动机,到头来却干出一些只有其表的“空政绩”,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今天的成绩、明日成问题的“伪政绩”其原因固然很多,而缺乏唯实精神,是一条重要因素,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政治品格,对于为官从政,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末位淘汰本身并没有错,但在实施时,却必须考虑更多非常现实的管理细节问题,包括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实施末位淘汰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王伟  王艳红 《时代经贸》2007,(6Z):47-4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想方设法采用各种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末位淘汰”制度就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被部分企业采用的管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末位淘汰的前提或基础是企业内有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末位淘汰的依据是严格的绩效考核结果,如何实现这一结果的真正公平与公正,依托于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单纯地寄希望于制度的刚性执行是不现实的。凯曼通信本身的考核体系尚未完善,凭总裁个人的主观判断推行, 目的在于赶走懒人,并不具备实施末位淘汰的最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贾尉平 《经济师》2004,(5):277-277
文章对企业员工末位淘汰的必要性、可操作性以及实行末位淘汰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新军 《经济师》2007,(2):167-167
末位淘汰制是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旨在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末位淘汰制也有不足之处,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文章就企业管理中使用末位淘汰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才兼备”,这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我们才能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更发出了“把坚持改革开放、政绩突出、人民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岗位上来”的指示。可是,在有些地方,组织部门的少数负责同志却置党的用人原则于不顾,以所谓的政绩数字取而代之。他们忘了“德”这个首要标准,大搞“唯数字论”,形成了“唯数字出干部”的歪风。  相似文献   

11.
政绩要正     
政绩,就是为人民作出与其领导职位相称的实实在在的贡献,是群众对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每个干部应有的强烈意识。因此,政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造。可是,目前有的领导干部不是脚踏实地地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政绩,而是大做表面文章,骗取组织的信任,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这种消极腐败现象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如报上所载,“小康村”的村民迫于生计竟以卖血为生,读来让人心酸。名曰创造“政绩”,实则损害群众利益。他们做事一切围绕头上的“乌纱帽”做文章;为了尽快“制造”政绩,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利益,挖肉补疮。事实上,这种“政绩”越多,群众的怨言越多;“政绩”越大,农民的负担和地方的财政包袱越大。这样搞“政绩”,只能是实事虚办,劳民伤财,结果对当地长远发展带不来真正好处,有时还给继任人留下不少“揩屁股”的事。正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相似文献   

12.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及发展 “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而有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人与物、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仍然是以人为手段而非目的的,因而从根本上说管理理论至今还没有完全脱离以物为本的藩篱。随着人对自身价值、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成熟和实践上的运用,实现管理观念真正向“以人为本”、体现新的发展观的现代管理观的转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08,(3):69
山西省继2007年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之后,今年再出重拳,采取“六停强制”和“早退多补”相结合的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山西“六大行业”安排淘汰的落后产能包括:钢铁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000万吨,电力行业关停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53.6万千瓦,焦化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200万吨,水泥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200万吨,电石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45万吨,铁合金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5万吨。  相似文献   

14.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也是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务实”皇帝,“火耗归公”便是其政绩之一。何谓“火耗归公”?原来,我国古代以至明清所用货币多为银、铜等金属铸制而成,这些金属货币因使用、兑换、熔铸、运输等过程便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为了弥补这一损耗,故在征税时加上一定的附加费,这个附加费便称之为“火耗”或“耗羡”。“火耗”历来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政府的办公费用和官员的额外收入。由于“火耗”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此,便成为一些地方官吏敛财的手段。据历史记载,这种额外附加费非常高,有…  相似文献   

15.
某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群众民主评议,结果出乎上级领导意外的是,有几名“政绩”不错,将村级经济搞得蛮红火的村干部,却被群众打了低分。作些深入了解,才发现是因为这几位干部的“业余形象”不佳。所谓业余形象,其实就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内,你的所作所为给人的印象,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你与工作中的你是否一致,是否统一。 一般地说,一个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是严肃正派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如上述那几名村干部,他们干起工作来倒还蛮有一套,成效也蛮好,但在业余生活上就不怎么样,甚至有点放纵自己。试想,这样的干部怎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你取得的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一个共识,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也成为是企业在21世纪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等概念曾经被很多中国企业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当这些抽象的理念和管理哲学遭遇到活生生的现实之后,企业就开始变得迷惘。但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何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据国土资源部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3800多万亩,其中仅建设占用耕地就达343.7万亩,比上年增长17%。不少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幌子,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兴起了新一轮“圈地运动”,被广大群众斥之为祸国殃民、败家子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肥城矿务局曹庄煤矿工人李云岭,18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提前6年跨入2000年,受到奖励,不想到引来一番争议:有的说,“老黄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市场经济还拿它当宝贝,真是不可思议;有的说,李云岭只知道埋头傻干,大概“神经有问题”,而矿领导还表彰他,也可能是犯“神经了”,等等.听了这些议论,我吃了一惊,怪不得现在“老黄牛”少了,代之而起的只想吃现成饭,不肯做牛马活.这些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苦活推给别人,荣禄拿在手上;这些人,会批评,不工作;会讥讽,不动手;会傲慢自夸,但又拿不出政绩,甚至他们还把“毕力平险”的实干家嘲笑为“傻瓜”.这使我联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诗:“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这首诗写得何等之好啊!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傻子精神”啊!  相似文献   

19.
浅谈“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世根  何崇中 《经济师》2002,(4):229-230
柔性管理是作为对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继承与发展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文章论述了柔性管理的具体内涵 ,指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赵晖 《经济师》2005,(10):154-15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大致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发展阶段。每一种人性假设,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然亦有其局限性。我国管理理论应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观,重视和加强对人性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