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如期而至,与上届不同的是。这一次,全球性风潮的源头从欧洲被移至非洲大陆。虽然南非距离中国很远,不过,因现代传媒技术的进步,世界杯与中国其实很近。尽管中国队仍被习惯性地淘汰出局。但这无碍于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狂热,哪怕缺少主队的他们在心底还有一丝忧伤。在媒介碎片化时代,眼球成了最为稀缺的营销资源。因为世界杯赛场聚集了全世界球迷的眼球,所以.世界杯赛场外必然会上演全球性的营销战,中国当然也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
机会 令全世界球迷最欢欣鼓舞的莫过于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了,因为它比奥运会更疯狂,比NBA更广泛。当绿菌风暴席卷全球的时候,精明的商家们早已按捺不住,“王老吉”凉茶甚至打出了“熬夜看世界杯,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那么作为沟通广大球迷观众和世界杯的直接媒介,各类媒体既有优势,又有先机,当如何把握世界杯机遇,在媒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举捧走“大力神杯”呢?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10,(8):69-71
本次世界杯,中国队依然缺席,但在世界杯赛场的广告栏上。首次出现了熟悉的汉字和中国品牌,如“中国英利”,这在以往都是英文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杯赞助商市场上,让广大的中国球迷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观》2006,(8S):79-80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那么的让人着迷,它给了球迷甚火热的激情,也给了广告人高昂的利润。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的盛会,更是广告人的狂欢!  相似文献   

5.
秀到世界杯     
《环球供应链》2006,(6):16-16
天气渐热,足球升温全球数十亿人开始为世界杯疯狂。无论柏林还是罗马.巴黎还是伦敦,巴西利亚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甚至和此次世界杯决赛圈比赛无缘的中国各大城市,真球迷、伪球迷和非球迷都在谈论着这场足球的盛宴这次体育的狂欢。  相似文献   

6.
赢家语录     
"世界杯四年才有一次:而对中国观众来说,中国队冲进决赛圈,更是走过了44年的漫长历程。就像休眠的火山,积蓄越久,爆发也就越强烈。没有人怀疑本届世界杯对中国球迷和观众的空间吸引力,也没有人怀疑本届世界杯对企业的广告宣传所能产生的巨大价值。"——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谈世界杯给企业界带来的巨大宣传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71%的球迷选择使用PC观看世界杯直播,微博是球迷首选的世界杯互动平台针对球迷对2014巴西世界杯态度的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62%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今年的世界杯。在球迷对世界杯的关注点的研究方面:80%的球迷表示会观看世界杯比赛;56%的球迷表示同时也会关注赛事资讯、新闻和八卦信  相似文献   

8.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让广大球迷无牵无挂、畅快淋漓地体验足球带来的激情,领悟“足球是一项美丽的运动”的真谛。尽管这次中国队无缘于世界杯,可是中国球迷乃至普通体育爱好者却总不缺席世界杯,为之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贡献了世界上最大的观众群体和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9.
《四川物价》2010,(7):19-19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6月中旬报道,本届世界杯虽然没有中国队参与,但并不妨碍中国元素登陆南非。从球迷头上戴的发套到在球场上震耳欲聋的”呜呜祖啦”,从观众坐的坐椅到南非世界杯专用足球.“中国制造”用物美价廉的标签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世界杯四年一届,每次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被世界杯紧紧牵动神经的,不仅仅是球员和球迷,还有那些对世界杯抱有高期望的商家们。这届德国世界杯已经落幕,赞助的球员表现失常、广告牵强附会、整合推广不到位……让不少大牌企业失意而归,而一家卖鸭脖子的小企业——久久丫却借势一飞冲天,成为球迷和媒体津津乐道的焦点。这家成立不过4年、世界杯前尚名不见经传的熟食企业,是如何玩转世界杯的呢?  相似文献   

11.
何海明 《广告大观》2006,(8S):56-57
2006,火热的夏季,笔者在完成CCTV世界杯广告营销任务之后,作为CCTV报道团的最后一批人员于7月3日赴德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期间观摩了CCTV在慕尼黑世界杯广播电视中心(IBC),在慕尼黑和柏林观看了一场半决赛和决赛,7月4日在柏林勃兰登堡门球迷广场与各国球迷欢度激情之夜,作为世界杯电视广告营销者和一名普通的中国观众,亲身感受了世界第一大商业赛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巴西世界杯将是第一届互联网观众大于电视观众的世界杯,难怪各家视频网站纷纷押宝,不惜血本,大打"世界杯营销"之仗。"精彩世界杯,品牌梦工厂",对球迷而言,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期待已久的狂欢节日,对于许多商家而言,世界杯是一个品牌营销的战场,是一次品牌一夜爆红的营销良机。2006年,2010年央视世界杯广告招标均突破10亿元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9日慕尼黑球场吹响“大力神杯”的抢夺哨声,世界热浪从非洲蔓延到整个世界,全球几十亿观众参与这场世界的狂欢。球迷不会错过世界杯,商家更不会错过世界杯,无论你是超级球迷,还是超级伪球迷,铺天盖地的世界杯“浪潮”都始终让你置身于这场体育的饕餮盛宴中,广告是催化剂,啤酒是麻醉剂,让球迷置身于一场感性消费的境地,众多商家看好这场绝佳的推广机遇,开始了除足球以外的另外一场商业大战。  相似文献   

14.
杨明 《国际广告》2010,(8):100-100
经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授权,PPTV在中国大陆地区全程网络地播64场世界杯球赛和开闭幕式,并且首次为全国的球迷直播25场3D世界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06,(8):58-59
盛夏的艳阳高温无法抗衡世界杯的热力。哪怕比赛在另一个大洲进行.中国球迷的激情没有时差。TBWA广告创意部的众多球迷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支持的大好机会。在2006德国世界杯决赛当日.作为此次世界杯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在《东方早报世界杯特刊》上发布了特殊的互动平面广告.让中国众多的足球爱好者融入这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杯热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世界体坛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即将打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借鉴2004年奥运报道四百多万听众参与短信互动的成功经验,延续大集团、大规模、大声势的报道模式,特派记者团赴德国赛场前线采访,并组成数+人阵容强大的后方报道组,直播所有64场世界杯比赛。专家、明星和全国球迷的即时评论与各场比赛同步进行,全面报道和评论本届世界杯,报道规模将超出以往历届世界杯。  相似文献   

17.
狂热的世界杯落幕了。但绿茵场上的沸扬,音犹在耳。是世界杯,影响了球迷的生活。由此派生出了一个话题:商机、有消息称,英格兰与葡萄牙之战的哨音尚未响起,英国消费者就打算将1.2亿英镑用在看球上,其中包括食品、通讯和其他相关的消费品。足球是精彩的,殊不如,球迷手中挥舞不止的围巾也是奔放的,2006年世界杯期间.仅中国浙江临安一家企业就为球迷提供了80万条围巾。油彩涂满了球迷的脸,疯狂也涂满了球迷的睑,数以万计的球迷喜欢在胳膊上、额头上、脸上粘贴国旗贴纸,在德国留学的一位上海学生,出售各国国旗贴纸,大赚了50万欧元。精明的商家甚至动起了空气的念头:你想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吗?请挂上一个小小的袋子吧,里面放有香片,正散发着幽幽的草地清香.闻一闻,你就能有置身于绿茵场的感觉了。通过主办2002年世界杯,韩国获得88.8亿美元直接经济效益;2006年世界杯,德国至少获得200亿美元直接经济效益。这就是足球,这就是世界杯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足球经济.魅力无限,商机无限。一只满世界滚动的小小足球,为什么会撬动世界经济的蛋糕?本期“咖啡吧”特约请沪上名作家沈善增先生作客,请他说说足球。“闲话”不“闲”,实为“切要之言”.当可引起业界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国际足联预测,全球将有大约500多亿人次在长达1个月的德国世界杯期间观看比赛。据中央电视台估计,中国将有100亿人次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64场比赛。除了奥运会之外。很难有其他赛事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而球迷们对于世界杯的痴迷程度,更是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杯来了。所有不爱足球和爱足球的人都在谈论世界杯。说起世界杯,就不得不提那些年的世界杯广告。细数那些年陪你一起看世界杯的品牌,你还记得几个呢?一、厚积薄发的90年代90年代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方方面面都在经历着一个时代的变革。在过去的70、80年代,中国球迷经历了了足球启蒙期。而之后的世界杯广告井喷式地冒出,也正式揭开了体育、广告不分家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4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是球迷的节日,也是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早在4月份,全球十大银团之一的瑞士银行集团,就率先推出了针对世界杯的特别报告《瑞银财富投资指南:2006世界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金融市场转向了世界杯的特殊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