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个人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由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自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并且不断拉大个人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累积性特点,会拉大个人收入差距承认并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就要允许资本(包括借贷资本和权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有者依据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获得利息、股息、红利、地租等收入。具体来说,借贷资本获得利息,权益资本获得股息、红利,土地获得地租。抛开社会生产关系,就纯粹物质角度来看,好像这些生产要素具有获得收入的天然能力。比如按资分配,资本所有者不仅可以凭借原有的资本获得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而且通过这些获得的利息等收入的重新资本化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派生收入,即获得滚雪球式的收入效应。我们可以将这种效应称作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累积效应。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这些单纯凭借所有权而获得的生产要素收入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顶多是价值创造的条件和手段。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承认并保护这些生产要素凭借所有权来获得收入,并且将之在法律上规定为合法收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分析的资本总公式即G———W———...  相似文献   

2.
任保奎 《金融科学》2001,(3):111-112,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为我国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的分配与经济增长之关系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其中,资本推进第二产业发展进而引致国民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其次,资本、劳动力要素的产业分配总体上与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着部分失衡现象.为此,第一产业的资本装备、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的资本运营与整合构成三次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工具.本文在简要概括经济资本相关概念及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两项工作-经济资本的计量和经济资本的分配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内部评级法在经济资本计量中的应用,以及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工作中如何引入科学合理的工具,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考察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中,公有制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不存在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其次考察按生要素分配能否代替按劳分配问题,通过分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不可等同性,按劳分配要素分配各自存在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的差异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事实,阐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代替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业银行实施的是以内部系数法为计量基础、以增量经济资本为计划管理内容、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考核指标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增量经济资本分配的是风险资源增量,其实质是设定银行风险限额,确定风险增长控制边界,将业务发展承担风险与虚拟计量资本直接挂钩,实现资本与风险匹配。  相似文献   

7.
财政税收属于国家经济系统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财政收入关键性来源。财政税收在资产管理调节与资本流动、再分配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与指导作用,然而,收入分配属于国家财政基础性职能,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长久发展以及经济分配工作的科学化,特别是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分配职能,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都必须要借助分配职能进行经济平衡,尽量缩小经济差异,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财政税收中的分配职能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剥削的理论阐释已难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施行的政策和法律,难以说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及资本收入多元化的发展现实,重新阐释和定义剥削概念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澄清四个基本认识,正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历史与现实作用及其实现方式,正视资本的作用及其获得收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提出剥削是依托资本与权力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按资分配不等于剥削,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都可能发生剥削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为了获得充裕的资金,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向投资大众公开筹措所需资金对投资者而言,资本总是逐利.制定有益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普遍不够重视,股利政策制定的盲目性较大,股利只是被动地反映公司当年利润情况,因此对于股利分配政策的规范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确立下来,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现阶段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股利分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章所研究的是广义的股利分配,既包括现金股利分配方式,也包括股票股利、派现、转增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收入综合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力量,它是一定时期内可以支配和使用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全社会扩大再生产和整个上层建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一经生产出来,社会就要对它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这种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和综合财政计划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按劳分配不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开展平等竞争。2、国有资产产权的明晰化,即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3、包括劳动力、资本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商品化。4、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相结合。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资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以什么为依据进行分配?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存在不同认识.有学者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应"按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也有学者认为"按要素的贡献或效率来分配".上述看法,应该说都揭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但还存在值得商榷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居民资本参与分配程度低,导致财产性收入较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过低的情况,本文提出划拨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补充社保基金,探讨我国国民资本参与分配的途径,让更多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政策设想。该政策设想将弥补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与提高国民资本参与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切实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推动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同时对具体操作中涉及到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按政策设想运作可能取得的效果作出了粗略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市场化和竞争化的必然要求,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公有资产流入部分私人手中、体制内与体制外收入差距以及公有企业内部财富分配差距,从而推动了收入差距的拉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的财富分配效应,应该通过改革公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制度、税收制度等来促进公有企业在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当生产者 (人力资源 )只是运用生产资料 (物力资源 )在社会平均生产力基础上 ,进行简单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时 ,由于生产者按月领工资 ,已得到社会平均的必要报酬 ,那么 ,其所创造的社会平均利润 ,税后应全部按资分配 ,以保证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最低收益。如果生产者运用物力资源 ,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生产力 ,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 ,其所创造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内涵利润 ,税后小部按资分红 ,大部留成论功行赏 ,则物力资本所有者享有越来越多的额外收益。先进生产者享有越未越多的额外报酬 ,就能激励全员更加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把企业办得欣欣向荣。这是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对生产要素的回报,资本、资源的共享能够缩小收入差距.由于资本共享将制约经济活力,而且当前资本随着生产力发展稀缺性下降,对劳动的议价能力也发生逆转,资本扩张就将转向对资源的抢占.本文建议通过资源税筹集资源共享统筹基金,实现资源价值共享惠及我国广大进城农民,既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也有利于保护资源.  相似文献   

20.
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前提是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即知识资本贡献能力。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一是将知识产权资本量化为产权,二是采取人力资本证券化的模式。知识资本贡献能力指标体系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