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人类的生活乐趣和成为多种社交方法之一。网络直播是利用互联网给观众提供一种真实的感觉,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还能够增强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因此网络直播逐渐被企业重视利用,成为了品牌营销的一种手段,本文将要针对网络直播进行品牌营销的优劣性进行分析,并且会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周晓红 《创业家》2012,(3):15-15
拟融资50亿美元,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申请IPO是龙年开年最大的创业事件之一,短短7年时间,Facebook创造了一个新的互联网神话。  相似文献   

3.
正匿名社交软件的遭遇,是互联网社交网络的缩影。匿名社交产品"秘密"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又一个蹿红神话:4月4日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迅速蹿升到免费类社交应用头名,不过仅过了一个月,就被下架。5月20日,"秘密"更名"无秘",在苹果商店中重新上架,新版本中的后台审核机制有所改进,增加举报功能。这个变化已经把秘密之前下架的原因表达得很清楚了:名称和美国匿  相似文献   

4.
营销革命——社交网络化营销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波 《市场研究》2011,(10):36-39
社交网络化趋势 随着代表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Web2.0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已经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经济同传统社会密切结合的代表。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络先行者的带领下,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社交网络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相似文献   

5.
Web2.0时代,网络用户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网络用户除了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更加注重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网络用户渴望现实和网络有机结合,追求更加真实、实用的应用体验,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应运而生。随着Myspace和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蔓延,国内的社交网站也发展迅速,大有燎原之势,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文对国内社交网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的商业模式,对SNS如何取得价值最大化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李林  肖瑶  文思畅 《商》2014,(31):164-164
社交网站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热点,对社交网络的商业模式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社交网络的特点,并基于CIBM模型,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交网络的概念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要素的维度。最后提出了结论,为今后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建伟 《商》2013,(24):228-228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产品中的主体,而社交网络产生的大量关系数据可以被用来进行个性化推荐的研究。本文在社交网络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推荐,提出了一种概念算法,该算法很好的模拟的现实社会中的好友推荐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社交网络平台有着关注度高、使用范围广、涉及人数多等特点,一些企业的营销管理者逐渐开始尝试借用这一平台开辟企业市场营销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对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杜可崴 《中国市场》2022,(31):13-16
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购物模式。结合当前互联网购物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流量红利逐渐消逝,传统零售品牌的线下门店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促使传统电商流量缩减、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想要实现传统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借助社交新零售模式促进传统电子商务模式转型,深入挖掘社交新零售模式的价值,为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文章针对社交新零售内涵进行详细阐述,对传统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弊端以及社交新零售模式发展优势进行详细分析,探究社交新零售驱动下我国传统电商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P2P变革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ARPANET以来,互联网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WEB的发明,因为WEB的图形界面和易用性,使互联网迅速地得到运用。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是自WEB之后的又一重大发明,它使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使现在的主/从网络架构向对等式转移;使Internet上的资源共享又被提高了一个层次,使网络就是计算机更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杨喜 《现代商业》2011,(29):18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的新型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和传统电信运营商重点发展的新领域,以新浪微博、开心网为代表的互联网SNS社区,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的社交网络-139说客。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SNS社区的发展概况,对移动互联社交网站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移动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社交网络平台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广泛传播。以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成为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如何有效挖掘社交网络的作用和价值,开发市场营销新模式成为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社交网络的内涵为切入点,在分析市场营销模式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视角下市场营销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诉求也在提升,不再仅是对信息的浏览,而是产生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讨论的需求,社交网络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企业与社交网络的结合势在必行,企业对于社交网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品牌营销、市场调研、企业管理与运营及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博客、播客、社交网站等被称之为WEB2.0的互联网大潮的带动下,以年轻化、知识性、科技化、网络化、自我化、自由化为特征的网民所具有的权利和力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使这个时代成为网民主导的时代,就是“YOU”时代(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风云人物是“YOU(互联网使用者)”)。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的全球化及全球金融危机使企业面临越发激励的市场竞争,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传统的招聘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挖掘、选拔人才的需要,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新的招聘方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网络平台,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为使用新型网络招聘工具提供了人才来源,本文浅要的讨论了在WEB2.0代下,企业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招聘和人员甄选的可能性和利弊,并大胆预测了社交网络招聘方式将成为未来企业招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从传统肖像摄影、数码摄影、和手机自拍等阶段照片分享的历史,认为分享是照片固有的功能和价值,互联网时代手机自拍的网络社交行为实际上是对这个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互联网为基于分享的自拍提供了技术上的准备,也造就了促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开展社交活动的新媒体思维,基于分享的自拍维系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也拓展了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7.
李兰 《商场现代化》2016,(13):135-136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移动通讯、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众多互联网企业将服务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背景为着力点,将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的冲击,基于商业银行视角,运用SWOT模型对其在当今金融发展格局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市场经济里市场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令先进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的市场营销里应用非常广泛。伴随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平台开始持续的涌现,并慢慢的衍生出了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人们对于社交网络平台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也在不断的增加,网络点击率也在持续的提升增高。社交网络对于市场营销造成了非常严重国的影响,企业在市场营销上也开始强化杜宇社交网络给予的重视。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将社交网络作为主体的市场营销模式,不仅能够对客户的多种具体要求给予满足,同时还能够对当前网络客户的使用特点给予充分体现。基于此,针对当前新时期社交网络营销系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在进入Web2.0之后,社交网络发展迅速,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等国外社交网站获得巨大成功。社交网络招聘也依托社交网络,开始有取代传统招聘模式之势。本文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和社交招聘的国内外现状,为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招聘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7)
<正>微信是一种多媒体的即时通讯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全国范围各层次人群的普遍使用,依托智能终端进行传播的微信成为现下流行的社交信息平台,借助腾讯QQ和手机通讯录在人际社交中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增加了用户粘性。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以及各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近年来,微信的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一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