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默会知识论视角探讨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默会知识论的相关观点可以带给英语学习者诸多有益的启示。借鉴默会知识分类的一般认识并根据英语语言知识的特点,文章对英语中的默会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应该重视和尊重默会知识,切实加强英语学习,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默会知识的集中意识和辅助意识结合词汇习得进行维度研究,可以探讨词汇知识宽度和深度与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适时地将集中意识由定量的词汇知识转移到定性的词汇知识上,并借助辅助意识提高英语词汇识记效率,从而提高整体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默会知识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对心理学派、基于本体论、基于激励机制、野中郁次郎等以及国内学者的默会知识研究做了综述,并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电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其语言的使用是动态的。在带给人们精神愉悦的同时,会潜在地激发观者的注意、思维、记忆和信息处理(语言分析)等方方面面对相关词汇进行理解、内化和整合,从而产生语词默会。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中国OFDI的网络化趋势特点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剖析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理论机制;最后,分析影响OFDI网络中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本研究者认为,宏观层面,中国OFDI从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和区域布局等方面表现出网络化趋势;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已初步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全球营销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主要包括国家间转移和企业间转移两个维度。此外,本文作者还认为,影响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成员信任程度、信息开放共享程度和共同解决问题程度等网络嵌入性因素,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和OFDI合作方式等默会知识溢出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前人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本文把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延伸到区域层面,采用荣格和瑞拜蒂诺知识吸收能力量、质和质量指标的评价思路,综合考虑人力资本、知识传播、交通、信息等因素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构造了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证实了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相对稳定,说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长时间的知识积累、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7.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和前因变量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构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技术许可引进、关系学习)、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而使用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SEM模型方法对外部知识源化战略、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促进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以及社会发展的速度,当前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环境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需要充分的认识网络化环境对于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呢?网络密度与知识吸收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网络密度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略联盟、顾客联盟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管理战略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企业战略联盟可分为传统、现代、新兴三种形式。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企业怎样建立自已的顾客联盟、开展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1.
获取集群外部异质性知识对于保持集群知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至关重要。文章将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拓展应用到集群层面,对集群吸收能力的维度划分及其运行机理进行了阐释,并从集群外部知识源特征、集群内行为主体吸收能力差异以及知识守门者自身特性三方面出发,强调知识守门者这一核心异质性主体对有效构建集群吸收能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最后,从微观到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系统性构建集群吸收能力的途径和政策建议,包括促进知识守门者的集群外知识获取与集群内的知识扩散,促进以知识守门者为核心的超集群知识网络构建以及树立知识守门者制定集群网络规则的制度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通过外部知识资源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通过对知识吸收能力概念内涵和评测指标已有文献梳理,建立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准则体系,引入二元语义法作为能力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有利于企业方便客观地对自身知识吸收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型战略联盟内部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一个直接影响联盟成败的两难选择。而对学习型战略联盟内部知识资源开放水平进行博弈模型分析,大致可得到均衡状态下两个联盟企业理想的开放水平值。同时,在引入开放水平因素后,扩展了传统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并以此指导我国企业同外商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网络中,网络位置体现了节点对资源和知识的占有和控制,探讨企业能否通过与高网络位置企业结盟获取创新所需资源并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结合企业网络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通过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2013-2017年间合作数据构建了该行业247×247企业网络,探讨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异位联盟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其次,吸收能力对异位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组织学习方式越趋向于探索式,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研究揭示了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论战略联盟视角的企业知识获取与转移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是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企业实现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战略联盟为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高水平的营销开发与营销探索并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营销绩效。有鉴于此,本研究将营销双元性界定为营销开发与营销探索的平衡,同时在营销活动中进行开发与探索,并检验企业吸收能力对营销双元性的销售增长效应的调节作用。对广东省227家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二手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营销双元性对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呈向上的凹形曲线;(2)高水平营销开发的企业中,营销双元性对销售增长的二次效应更强,即营销双元性对销售增长具有积极影响;(3)营销开发与营销探索通过营销双元性间接对企业销售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间通过知识的扩散、传播与共享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文献研究法,识别企业间知识协同活动过程中企业主体、知识属性和协同环境的相关要素,构建知识协同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可以发现,在协同主体的各个相关要素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并非相互独立。其中企业文化、协同意愿、智力资源作为中介变量,组织结构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Thomson One和BVD子数据库Zephyr匹配了我国1991—2021年2 412家高技术跨境并购企业,采用渐进DID和PSM联合渐进DID的方法,对高技术跨境并购企业知识传递与创新质量问题研究得出结论:一是高技术跨境并购企业获得目标企业知识传递提升了企业本身的创新质量;二是知识传递推动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存在“双门槛”效应,当知识传递水平处于“低门槛”和“高门槛”之间,目标企业知识传递更为高效地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即知识势能转化为企业动能存在最优传递区间与路径;三是不同行业知识传递推动创新质量提升效度存在差异,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效度比较突出;四是不同地区知识传递推动创新质量提升效度亦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等沿海区域效度比较突出。同时,通过改变统计口径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20.
技术差异、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模式选择的重要变量。通过建立基于技术差异、吸收能力双视角的企业研发投资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了技术差异、吸收能力对企业研发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来看,竞争研发更为可取;从企业收益来看,合作研发则是一种双赢策略。这是企业研发投资研究的新视角,为企业研发投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