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4):25-27
【台湾《商业周刊》8月3日】提要:目前,中国正在兴起并购风潮,对外投资、外来投资、本土并购接连不断。2005年,并购交易增长14.5%,达到857宗。200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达到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这些并购交易在运作过程中和完成后,将会遭遇文化和管理差异、经营环境、敏感行业保护等重重困难。要想实现并购的预期目标,并购企业仍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2013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22151亿美元,比2012年的22888亿美元下降3.2%。但中国内地及香港并购市场全年并购交易总值达185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8%。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夏季达沃斯年会期间表示,中国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走出去,政府也将进一步放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限制,减少审批,减少对那些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海外投资的审批事项,或是放宽审批额度。为了抓住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对金融业应积极扶持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和企业如何搞好海外并购和投资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有章可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在我国境内拥有资产30亿元人民币以上、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1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与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或者由于境外并购使其与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可以审查此项并购是否存在造成中国境内市场过度集中,妨害境内正当竞争、损害境内消费者利益的情形,并做出是否同意并购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3,(10):70-70
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而言,同盟型整合或许是最佳的并购整合方式在上海国企中,光明食品集团可说是并购整合的佼佼者。其成功并购新莱特并使之在新西兰上市的实践,堪称经典案例。而这,正得益于它屡败屡战的并购征程中所必然收获的经验结晶。2010年以来,仅光明食品集团对外公布的,就有超过七起的海外并购案例。包括2011年9月宣布以5.3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食品企业玛纳森公司75%股权;2012年5月宣布将收购LionCapitalLLP基金所持的Weetabix(维他麦)60%股份等。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70%的跨国并购失败比率,并不能阻止中国企业海外出击的热情和激情;近5年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了20-30倍。但频频失手、甚至失败的并购.案例也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6.
刘晨 《上海经济》2008,(2):28-31
2007年中国企业掀起跨国并购风暴,业内专家惊呼:中国正在实施全球并购战略。今年并购活动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并购重组将成为投资主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近,随着金融危机触底,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的热潮又悄然升级。汤森路透集团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6%,并购收益下降了60%,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今年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为了扩大经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最大利润,各国企业不断地掀起并购的浪潮。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领先优势的能力。并购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对入世的挑战。但据有关资料统计,并购作为企业向外扩张的重要形式,成功的比例不超过50%,并购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忽略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规模空前的并购潮,根据英国Dealogic调查公司的统计,2006年1~9月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超过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跨国并购占全部并购活动的34%。受全球跨国并购规模扩大的影响,2006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了1.2万亿美元。在这一次的并购潮中,中国也受到了波及,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晏青 《产权导刊》2006,(4):9-11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两会发言时指出,“一些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必须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预期年收益率必须高于15%,这三条目前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这一新趋势,“如果听凭发展,将十分危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迫使全球资金流全面收缩,但中国却加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21.5亿美元,同比增长96.7%,应当说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从“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转变。近年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这两年我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不断增加,但海外并购的步伐却并不顺利。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亦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航 《现代乡镇》2011,(1):140-143
中国民族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鲜有佳绩,吉利的实践,或许将为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董露茜 《新财经》2012,(6):66-66
根据最近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全球经济前景较去年10月更为乐观,他们中有42%考虑并购,比例几乎是全球受访者22%的两倍。 与并购交易案达成的难度相比,安永交易咨询部中国海外投资主管合伙人吴正希(Eleanorwu)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大的短板和难点是“整合”,大部分成功交割但未达交易预期的海外并购都是由于整合失败造成。  相似文献   

16.
李娅  孙占吉 《产权导刊》2006,(10):51-53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是柄双刃剑,“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并购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散和化解风险,先买保险再开车。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传媒     
《浙江经济》2009,(14):7-7
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攻略 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跃跃欲试 从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武勇 《特区经济》2005,(7):182-183
企业并购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获取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据国内外专家的估计,企业并购失败率高达60%,这说明企业并购是存在大量风险的。按时间划分,并购风险可分为并购前风险、并购中风险、并购后风险。本文重点分析企业并购前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财经》2005,(1)
谁在奏响2004 年中国并购市场的最强音?中国并购WTO 时代将展现怎样的好风景?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和中国并购交易网主办的2004 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以清晰的脉络和客观的眼光,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并购市场上的并购大事所留下的轨迹。作为该评选结果的发布媒体,《新财经》希望能够借助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推广,共同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帮助中国企业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和建立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王馗  高天惠  胡峰 《亚太经济》2022,(1):93-101
从并购动因和并购影响两方面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结果表明:就并购动因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以及战略资产寻求特征;从并购对于目标企业的影响来看,在中国企业并购之后目标企业员工平均薪酬有所上升。进一步地,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美国企业进行对比发现:在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美国企业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并购之后,中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多个维度的财务指标并未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与美国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更注重目标企业专利而较少关注其财务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