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甘肃金融》2013,(12):6-6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铜陵市近10年的城镇化率与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对于提升铜陵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金融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过去3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17.92%稳步提高到2012年的52.5%。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城镇化已不能再持续过去30余年行政主导、粗放的模式,提高城镇化质量比加快城镇化速度更为重要。而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关键在于推进城镇化的转型,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市场、平权、自由的城镇化,从而真正使城镇化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厘清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产业集群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观点摘编     
《农村金融研究》2013,(3):79-79
韩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是简单改户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城市化、城镇化是中国今后发展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扎实地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之一,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金融支持城镇化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本文结合区域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分析建行个贷业务在金融支持城镇化中的机遇以及难点,对实现建行个贷业务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推进城镇化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而金融发展和创新对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已达到75%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低11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加快城镇化水平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济南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济南进入发展新阶段,不断优化提升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综合来看,地处济南的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济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高职院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毛薇  张行 《甘肃金融》2023,(2):29-34
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运用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二是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三是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发展的中介效应影响人口城镇化的效果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稳定就业环境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设更高水平的金融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此,商业银行应主动研究和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拓展带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认为城镇化进程将会给工商银行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从实际出发,工商银行应加大对城镇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城市土地经营管理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努力拓展优质信贷市场,扩大同业市场占比;适应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步伐.同时,采取措施切实防范城镇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地域景观4个方面构建复合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郑州市域1990—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各分层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城镇化综合水平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指标体系中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增长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地域景观的城市化,最后则是人口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分层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各个指标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演变特点也是不同的。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郑州市应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优质、高效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甘肃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省份,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将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怡 《西安金融》2014,(8):72-76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就业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影响关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否构成就业增长波动的动因?如果人口城镇化水平能促进就业增长,那么促进过程在长短期又具有表现出什么特性?基于此,本文采用1978年-201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实证检验陕西省就业增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真实影响关系,从而提出针对性措施以促进陕西就业增长与人口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影响到中国一半以上人口的生计,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提出要结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乡村旅游,构建有中国特殊的“三位一体”农村经济体系,有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在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发行市政债券促进地方城市基础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改变我国城镇基础建设设施落后,投入不足的现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市场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新体制。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引入公共部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产生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粗放的城镇化难以为继,需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此过程中投入的大量金融资源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有待研究。运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部分市州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的综合效率逐年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金融相关比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影响金融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配置效率,两者均与金融支持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充分研究金融发展与城镇化有关理论、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金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广西为例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中长期贷款比重和金融相关率是当前推动广西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金融要素,其他金融要素的支持作用整体较弱,应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为加快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三型社会”是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一大趋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就是在“三型社会”这个大前提下,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型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将“三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到山东省的具体城镇化建设中,源于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着具体的建设路径。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本研究,希望通过人口、资源、环境与城镇化模型的构建对人口、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路径,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