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健全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维护我国金融秩序持续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现今国内外在影子银行体系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影子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国内影子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风险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纷纷出台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试图改变过去监管缺失的状态.和国外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融资渠道.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影子发展和监管的经验,正确看待影子银行的作用,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这一改革背景,影子银行是西方国家进行金融管制创新的一种新型尝试手段.自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其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影子银行并形成了一套影子银行体系.但是在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各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却一直有待加强.文章就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工作展开讨论,从分析其监管现状出发,进而为如何有效进行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是发挥银行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金融管制条件下,顺应投融资者多样化多层次金融供求的必然结果,其本身即是一个金融脱媒的过程,既可发挥创新驱动的功能,又对现有金融秩序产生影响,只有正确认识、科学管理,才能利用影子银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青海金融》2012,(6):31-33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影子银行的市场功能、表现形式、业务特征、监管属性等四个特征,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以及国内外影子银行的区别,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对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在理清学界对影子银行监管的误解后,本文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更多的影子银行纳入到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以加强信息披露,并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形式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8.
由于党的十大之后我国鼓励金融创新,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诞生,因此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大量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逐渐加大,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相当大的威胁,其中影子银行的监管机制存在缺陷是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的背景、原因、类型、外国的相关情况、监管制度或者机制等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影子银行在我国的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相关监管机制进行完善,才能有效的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的法律涵义及我国的监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形成的共识.影子银行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具有产品复杂、证券化程度高、经营活动不透明、杠杆化率高、风险性高等特点.我国应扩大理解影子银行的概念,应当包括地下钱庄、私募基金、开展银信理财合作的投资公司、融资贷款类准金融机构.针对影子银行的特殊性,监管机构应当确立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立法模式,执行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针对影子银行的救助和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体系高度依赖于货币市场的短期批发资金来源和证券化结构性产品长期投资的运作方式导致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它不受监管或弱监管、既游离在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又不受金融安全网的保护,蕴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是危机之后的题中之义,但是如何改革监管制度和创新监管工具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此次由影子银行体系崩坍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仍然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必须着手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监管工具储备  相似文献   

11.
在多角度界定影子银行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杠杆率相对较低、主体独立性低、金融创新活跃地带。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体制过渡性的产物,代表了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由银行表外业务向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变;运作模式:由"一对一"对接向"多对多"对接转变;融资结构:由非标债权融资向标准化债权融资转变;体系构成:由商业银行为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转变;监管动向:由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田 《南方金融》2012,(1):34-38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特点和崩溃原因开展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整个金融行业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迅速扩大,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蕴含着不可忽视的风险.本文将从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如何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金融体系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五大机制扩大金融不稳定性,即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蔓延机制、预期机制以及再融资机制。并通过对美联储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分析,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一五期间,吉林省银行业加快改革发展、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银行业的发展要以增强系统稳健性、金融服务全面性、深化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支撑为重点,将金融服务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展、不足和出路,认为应从信用创造视角透视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内在缺陷,欧美和国际监管措施未来应该完善其内在缺陷。最后提出应客观对待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不应盲目监管而应鼓励其发展,并监测内在风险机理。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框架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引发的金融创新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超额需求共同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组成,但其各自的信贷中介程序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对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尽管《多德—弗兰克法》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旨在有效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19.
温信祥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8,460(10):38-54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