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1997,(6):35-35
来自理论界和科技界的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邓小平科技思想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温家宝指出,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别是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提高了全党全国人民对科学技术在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起第一位推动作用的认识。温家宝说,邓小平科技思想十分丰富,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展方向、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民生观的题中之义和根本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3次提出"美好生活"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心,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美好生活"概念与马克思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存在契合,因此在马克思民生观视野下讨论"美好生活"建设是必要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基本理念,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科学内涵,文章论述了在大学生中进行民生观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教育的独特优势和一些有效方法,以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民本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重要理论家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资源。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民生等五个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体现一个执政党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对这个执政党的态度是支持拥护还是否定反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经历了由解放民生、发展民生、提升民生到改善民生的逻辑演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近年来,抚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头等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它要求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现状基本国情,将经济建设放于首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致力于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发展。"而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民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完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思想’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从而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基于此,我们党又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深化、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虽然它们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对民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处闪耀着民生关怀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慷慨 《魅力中国》2013,(14):272-272
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论述深刻、形象,它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重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胡锦涛关于“民生”问题具有独特见解和鲜明实践途径,对于解决当今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矢志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持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来解读改革开放的民生成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正是坚持马克思民生思想为指导,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社会需求,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括和分析了关于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结合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来把握邓小平的整个民生思想线轴,概述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发展历程,在其横向的发展历程上探寻其纵向的理论深度,以借鉴于我国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括和分析了关于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结合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来把握邓小平的整个民生思想线轴,概述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发展历程,在其横向的发展历程上探寻其纵向的理论深度,以借鉴于我国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盛会谋民生     
民生关怀,毋容置疑已成为当今中国最热、最强和最激动人心的声音,今年的“两会”更被公认为是共议民生的一次盛会。关注民生,关心百姓。春节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一次来到基层,和普通百姓一起过年。胡锦涛指出,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温家宝表示,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最困难的群众。二月初,温家宝总理邀请十二位普通民众参与讨  相似文献   

15.
李彦 《魅力中国》2014,(23):257-257
完善社会主义现实基础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源。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现实基础的最基本内容。改善民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的关键。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基础;改善民生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社会现实基础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着中国的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具体表现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思想;邓小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富民思想;江泽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利民思想;胡锦涛"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对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和根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体现在,实行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民生为战略重点,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建设,以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为主旨的外交战略。而其"特色"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的历史必然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雅馨 《理论观察》2012,(2):182-18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树立研究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资政育人作用,增强其实效性,本文从授课形式专题化、授课内容民生化、走进社会实践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实践指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是这一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重温邓小平同志的有关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是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悼念。谨以学习邓小平同志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思想的体会一文,表达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