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万力 《中国经贸》2012,(24):127-128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能提升城镇凝聚力,有助于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地方文化传承应坚持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盘锦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判断分析,运用SWOT分析手段对当前全市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研究为各地新型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共性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通过对西宁市城东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区功能优化问题的调研,发现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区功能并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城区功能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城区功能完善目标,制定城市功能完善的支持政策;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城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四是有序完善经济功能;五是进一步优化教育功能;六是强化就业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5.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融资作为支撑,地方政府如何平衡好融资需求和债务风险控制的关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存在融资渠道单一、举债规模的可持续性不足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长远来看,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发挥保险业的风险分散功能和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以及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监管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和旅游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年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区域前列;第三,旅游发展从经济收入和资源丰度两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农民权益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农民权益的内涵出发,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权益的受损问题,着重分析了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民主建设、法律保障等方面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以节约集约、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尽管它们的内涵不同,但这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紧密联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呈现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银恒 《特区经济》2014,(11):63-6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内需。房地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房地产商品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需求管理角度依据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确定房地产市场供给量,确保房地产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动态平衡。为确定城市房地产开发规模,满足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本文采用了经济控制论方法建立了房地产开发规模优化修正模型,指导宁波市房地产市场,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目标等的理解及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阳市为例,对城镇化过程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安阳市1997—2004年间城镇化率和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城镇化与耕地变化之间存在者极大的相关性,从思想、技术、行政、经济和制度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措施,以保证城镇化和耕地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原经济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其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但存在转变观念、确保粮食产量、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投融资等众多问题,本文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个重心,两个支撑"的基本方针思路,即以人口城镇化为重心,以空间规划和产业培育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环境能源支持于一体的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修正G1对苏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推进苏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推进城镇化应当加强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坚持共享发展,保证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宅基地确权登记制度、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走中国特色富民强国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推进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需要政府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在传统融资模式可能带来较大融资风险的情况下,文章系统分析了融资风险的种类、融资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辽宁省为例,建议从项目入手,从风险自留、风险转换、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角度,防范政府融资风险,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根据城市构造边缘的距离对珠三角城市群进行研究单位划分,并依照各区县年鉴统计数据,利用捷夫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金字塔、城市首位度评价等方法描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规模与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正处于首位分布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渡阶段。据此,文章提出了区域合并、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特色产业等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小城镇是推进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在研究彭水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