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日子,关于北京的某种场合是否应该禁止乞讨人员乞讨的立法问题,引起了较广泛的争议,最后结果,是反禁乞一方取得了认可。说起来,也很容易理解,第一,该不该禁乞,完全是个新问题,到底应怎么看,人们一时想不清。按过去的“传统办法”,政府说了算,说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令舆论哗然,使得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随人类文明而生的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促使在我国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转变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着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在重新审视这一群体,思索对其实施救助和支持的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原则、救助途径、救助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1号国务院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实施了21年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虽然只有四字之差,但这是我国城市管理政策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一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福音。这四字之差,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为此喝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立法难而执法更难。好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文件和口头上,好事一定要办好,才能起到法律的效力。我们特别关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一是因为大多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从农村进城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农民,他们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和牺牲;二是没有农民兄弟身份的转化和介入,没有人的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今天,人口的流动是一种常态,不流动才是一种非常态,人口不仅在中国流动,有条件的已走出国门。在全国,大约有一亿二千多万流动人口。对流动人口的人文关怀和严格管理是统一的。我们相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鑫 《黑河学刊》2008,(4):125-127
城市流浪乞丐有“规模日趋膨胀,向组织化、多样化、犯罪化”发展的趋向,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应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与疏导等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孙琪 《改革与开放》2017,(18):73-74
公民生存权及其实现方式的确认和保障,是我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城市地铁内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权的保障与公共利益的实现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当前法制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地铁内乞讨行为进行的理论与现实分析表明,针对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涉及公民权利与政府法治精神,政府主体必须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
城市乞讨问题的多视角研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孝明 《改革与战略》2006,(11):104-105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中国引起了关注。本文分析了乞讨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流浪乞讨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有保障,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在社会上还是随处可见,这其中的缘由复杂而且多样。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得到有效的救助,但是也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救助措施,使社会上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从不同的社会救助路径来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不良风貌,使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现行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社会救助及其政府的管制政策上,其个体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城市适应性却收到受到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未能实现与城市社会的同构,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及自身对城市的适应感较差,处于城市的边缘化状态.通过深度访谈归结出自我意识、个人资本、社会控制、物质资本和制度执行5个范畴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城市适应性存在显著影响,这5个范畴又可归结为内驱控制和情境刺激,它们影响流浪乞讨人员城市适应性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在它们影响方式和路径不一致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的实施路径,即社会工作介入中的个案工作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流浪乞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人口涌入城市,客观上导致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剧增。如何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其基本需要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对个体主观支持网络、客观支持网络和对社会支持网络利用程度的关注,在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研究上具有其独有视角,可从根本上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支持建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经于2003年6月20日颁布,与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相比,从收容到救助,无疑是一个进步,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部救助弱势群体的条例?这部条例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日前,本圳记采访了名法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  相似文献   

11.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恶化了城市文明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日益加剧;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等。当务之急是全面建构针对这种现象的规制体系,即全面建构现代流浪乞讨救助政策体系;整合现代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资源;突破限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资金瓶颈;创新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继广州、南京、上海等地设立“禁讨区”后,武汉市也将出台新的管理措施,划定限制乞讨区域。一时间,似乎全国上下,“禁讨”蔚然成风。抛开设“禁讨区”是否应该的问题,笔者想问的是,政府“禁讨令”出台何以如此之迅速?是谁给了政府设置“禁讨区”的权力?无论从法制建设的角度,还是从政府行政权力的来源来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合作经济》2004,(1):55-56
一、孙志刚事件 事件:2003年3月,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缺暂住证命丧广州收容站。5月,3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1982年开始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6月18日,《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6月2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梁晓宁 《开放潮》2003,(7):22-23
6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宣告废止。这一消息对正为“收容遣送”中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极度愤懑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安慰。对于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新法律的确立,更预示着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政府致力于树立亲民、务实、重法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收容遣送是民政、公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收容并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按照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工作主要是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91)48号文件《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将收容遣送的对象扩大到三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不全的流动人员。虽然收容遣送工作在维护城市社会治安和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和对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收容遣送工作也需要重新审视。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广角镜     
回良玉强调不能让救助法在执行中扭曲变形“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关键是对困难群众要有感情,要有爱民之心。“目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全国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工作会议上如是说。回良玉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收容遣送办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在执行中使为数不少的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特别是在广东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废除《收容遣送办法》,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7.
广东惠州在布置整治乞讨者的行动,民政、交管、城管、公安等部门将对街头乞讨进行“综合执法”.惠州市救助站《致市民的一封信》已经发出,呼吁广大市民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求助,不要直接向他们施舍钱物。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实证研究和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指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如农民工免费培训"冷场"现象比较普遍、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城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尚有一些漏洞或法律盲区、流动人口法律援助和医疗救助薄弱等主要问题,并提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对策,如以城乡一体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眼光,增强改变与农民、农村有关的社会保障滞后的紧迫感;认清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最大优势",保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即流浪乞讨者来说,救助管理站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但自2003年7月23日救助管理站正式成立以来,在救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救助管理站得不到最大效用的发挥,影响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效果,进而阻碍我国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应从甄别机制、社会力量、专业化救助、发展经济、政府间合作救助的角度对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正在全国推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其核心是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流转农地经营权虽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该制度的运行则可能会带来产业、市场、社会等风险,最终危及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做好"三权分置"制度风险的法治防范,从构建农地流转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放活农地市场,确保农地"三权分置"落实和农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