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涉农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经,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吉林省松原市金融创新在推动农村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缓解微观主体融资困难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创新人才不足、政策扶持滞后等问题,需要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良旭  骆宁 《甘肃金融》2016,(8):17-21
文章介绍了庆阳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情况,如: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新型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苹果产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创建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建立村级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总结了这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取得了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村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等现实效应,之后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农村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面有待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机制缺失、缺乏金融创新成本的分摊和风险控制机制、农村金融创新的相关配套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工具,加快支付体系建设,建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但是产品和服务的单一性、趋同化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实施品牌、品质、品种的"三品"战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走出商业银行涉农金融产品强农富民之路,具有了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国家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金融部门加大“三农”信贷支持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涉农金融机构要针对当地实际需求状况,不断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进而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为此,本文对吉林省松原市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正规金融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生产效益低下、涉农贷款风险大与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涉农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抑制了农户持续借贷的动力。出台扶持政策、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增加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机会、降低交易门槛与交易成本、满足农户融资需求仍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目前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表现为农村金融信用社一枝独秀,使得农村金融产品开发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本文就呼唤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信用体系,科学定位农村金融职能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国务院有关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对德宏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德宏州农村金融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拉动了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加2010年,全州创新农村金融产品16种,信贷投放余额41.42亿  相似文献   

8.
罗本祥 《云南金融》2011,(7Z):127-127
<正>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国务院有关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对德宏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德宏州农村金融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拉动了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加2010年,全州创新农村金融产品16种,信贷投放余额41.42亿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第二次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报告显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长,涉农金融主体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创新。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去农村;另一方面,城商行向农村突围,农村信用社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大批涌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金融业应当如何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中的重点,农村金融创新则是关键,目前贵州省农村金融供给还存在着涉农贷款投入不足,涉农机构支农意愿不高,金融供给尚不能充分满足金融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优化活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补充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即通过金融强省建设来推升经济强省建设.从功能范式角度分析,需要打造两个中心和构建三个体系,即民间投资管理中心和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样化农村金融体系以及多形式金融创新体系:从系统论角度分析需重点研究三个机制,即浙江金融业与全国大型金融机构互动发展机制、与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国际化开放发展机制;从机构范式分析则需协调发展五种业态,从金融地理学角度则要做好五个区域的特色定位;形成"123355"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关系.通过引入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指标和ADF检验法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强势推动作用.因此,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实现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构建高效的农村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吉林金融研究》2013,(11):22-25
金融排斥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解决作为基础性的金融服务的支付结算领域的金融排斥问题的路径,对于全面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地区查干花养殖场内的兽医站通过转账电话为养殖场员工及附近农户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当下农村自发衍生的支付服务机制进行了探讨,对破解农村支付领域金融排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机制路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哲 《中国外资》2009,(2):44-46
从次级债风波的风险本质分析入手,基于Arrow-Lind定理分析了金融创新机制设计的内在逻辑在于风险分担个体增加对风险主体风险态度的影响,并在总结“次级债风波”的传导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为金融主体风险态度的转变提供前提条件和投资经理人职责设计促使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催化剂”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影响路径,进而对金融市场如何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稳定关乎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农村金融稳定是金融稳定的薄弱环节,影响因素更多。本文以贺州市为实例,对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稳定的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7.
对金融工程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程的实质是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创造 ,包括创新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金融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金融创新技术 ,金融工程活动和金融工程教育在国外得到飞速发展 ,成为近 2 0年来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并且代表着金融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开展有关金融工程的研究和教育 ,树立金融工程意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机构开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金融监管出现了六大趋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监管是金融有序化的外在保障。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刑法体系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得以建立,但立法前瞻性不足、与其他金融法规不协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应具体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不具体规定其法定刑或通过空白法定刑方式规定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典通过空白罪状的方式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并具体规定其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区域金融的深化和发展,金融相关比率和市场化竞争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金融发展了,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并没有相应提高,甚至在下降。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1952-2004年间,三大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并试图解释这种金融一体化程度不升反降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