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普仁 《江南论坛》2004,(10):51-53
无锡的考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起步,从1953年无锡发现仙蠡墩遗址和宜兴周氏家族墓地发掘至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五十年来,在省、市文物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无锡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了众多的古文化遗址的墓葬,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对无锡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厅 《江南论坛》2013,(4):59-61
江苏无锡素以富庶繁荣、风光秀丽而著称,地灵而人杰。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孕育出无数优秀人才,出现了众多声望卓著的望族。正如江阴金武祥在《新阳赵氏清芬录序》中所说:"吾吴山水清澈,风俗纯厚,无论都邑乡里,大率皆有世家名族"。无锡望族是一种以内在文化质量为稳固核心的家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型家族"。很多家族拥有丰富的藏书,  相似文献   

3.
《财经文摘》2010,(9):97-99
晚清政府的高官中,其子弟能够在实业界有所作为的,实属不多。其中比较著名的,首推两江总督周馥的子孙——周学熙、周学辉、周叔、周志俊、周今觉等等。他们三代人前仆后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实业集团,在北洋时期颇能呼风唤雨。其次要数寿州孙氏家族,出了孙传樾、孙多鑫、孙多森、孙多钰、孙多炎、孙元方、孙豫方、孙煜方、孙晋方等企业家,亦形成了有实力的家族集团。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来到江苏无锡,除了欣赏包孕吴越的浩淼太湖,无锡的古运河也是旅人必选的探访之地。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末。三千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与其弟仲雍,弃位逃往江南荆蛮,在无锡梅里建勾吴国,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历史上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这条河。可见这条河当时不仅在交通和农业灌溉上,在军事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条河不仅是无锡最早的人工河,可以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现在无锡人叫伯渎河,也叫伯渎港。如今,运河虽然已失去了往日功能,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的风风雨雨,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5.
无锡杨氏家族从1895年创办无锡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到1937年抗战爆发,祖孙三代从事和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营,先后创办了业勤纱厂、无锡电话公司、润车油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无锡段历史悠久,特色缤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北起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五牧(今属洛社镇),南到无锡与苏州交界的望亭,全长41公里。其中,无锡城区段自吴桥至下甸桥,全长约11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段,而且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它,犹如伟大的母亲,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无锡儿女,同时也孕育、发展了这座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城。  相似文献   

7.
无锡秦家.自宋至清七百七十余年,“由耕读世家进而为书香门第,累叶读书积善……科第则翰苑蝉联,仕宦则簪缨相望。内而尚待郎副,佐理庶政,外而司道州县.遗爱民间”的江南望族,曾出过秦松林、秦蕙田、秦瀛等众多名人。然而,就和历史上重复过多次的盛极而衰的故事一样,雍正年间秦氏家族的祖先.在官场败落下来。到道光年间,  相似文献   

8.
以往我们为"无锡文化丛书"撰写《无锡书画》一书时,曾私下谈论过无锡绘画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一个绘画流派.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求什么、人民群众图什么、无锡新一轮发展的高峰是什么,这是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摆在无锡干部群众面前亟待回答的重大时代命题。最近,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市(县)区建设动员大会上作了题为《把开展幸福市(县)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0年9月25日上午,无锡审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无锡锡能园度假村隆重举行了“纪念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中共无锡审委副书记王家骏、原市政协副主席陆秀如、市社联常务副主席黄胜平、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施光华、会长沈仲兴以及在无锡的部分新四军老战士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新四军老战士回忆起60年前战斗情景,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他们还齐声高唱《新四军军歌》,场面热烈感人。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和教育好…  相似文献   

11.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无锡历史上就是民营经济很发达的地区。最近三年,无锡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无锡个私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44%。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排名,无锡民营经济活力指数由前年的第43位上升至去年的第7位。可以说,无锡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阶段,成为影响无锡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特殊的文化禀赋、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务实创新的工作,为无锡民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工商传统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丰厚文化土壤。无锡是一个有着深厚工商文化积淀的城市。自1895年无锡第一家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无锡的崛起堪称奇迹,其近代以来的经济成就和卓越贡献令人瞩目.但无锡文化的成就、历史地位、价值和影响却疏有关注和论述.事实上,无锡虽然两千余年居于县治,地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人文荟萃,文化贡献却不容小觑.本文站在时代高度,回眸历史,从不同向度对无锡的文化成就、历史地位、价值和影响做了全面观照、梳理、归纳和价值确认,对...  相似文献   

14.
无锡是一座影响力很大的城市,地处中国最富饶、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势。翻开无锡的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近代、现代,还是当代,无锡的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示了这块土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无锡以骄人的业绩和开创性的工作,受到全国各地的瞩目,也备受中央和省委的关注。 世纪之交的无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无锡,无论是对机遇的捕捉,还是对挑战的应对,我…  相似文献   

15.
近日,《无锡运河丛书》编纂启动仪式举行,邀请国内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出席参与研讨,并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丛书编纂提供智慧支持. 运河孕育了无锡的文化特质,承载了无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她塑造了无锡的城市格局,勾勒出无锡老城"龟背城"的空间形态,刻画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千里...  相似文献   

16.
原中共无锡市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同志,在主持无锡市委工作的5年期间,满腔热情地参与和领导了当地的改革开放,经历了“89年政治动乱、90年市场疲软、91年洪涝灾难”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无锡的改革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无锡人民的尊敬和好评,与无锡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7月30日他离任之前,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作了一次热情洋溢、生动感人的讲话,并对无锡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现将讲话的主要内容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最近召开的中共无锡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是无锡在新的时期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本质上讲,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由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文化底蕴决定的。所谓“争创”,就是要提高城市文物保护的程度,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无锡争创历史文化名城,既具备基础条件,又存在相当差距,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客观基础:无锡基本具备国家…  相似文献   

18.
以周解清、王立人为主编的《无锡文化丛书》第一辑共四册,《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明景》、《宜兴陶艺》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研究无锡,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高无锡知名度,促进文化大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晓奇 《江南论坛》2011,(10):57-58
无锡辛亥革命成功,标志着满清皇朝对无锡近300年统治的结束,标志着自汉初以来2000多年的无锡封建地方政权被推翻,无锡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其中以秦毓鎏、杨荫杭、吴稚晖等为代表的无锡同盟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苏州历史上家族众多,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更是不可胜数.这些家族通过吸收儒家文化资源,形成族规、家规和家训,通过教化和践行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优秀家风经过不断的历史传承,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并且使这些家族历经千百年仍然维系不坠.苏州传统家风主要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基础,注重治生与治家,并在注重家族生存的基础上重视家族治理与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协调和经邦济民,这使苏州历史上形成了尚文重教、尚德重义、尚礼重廉的性格特质.因此,利用苏州传统家风资源,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