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敏 《魅力中国》2014,(11):399-399
冷战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转移,东北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东北亚也就构成了美国全球战略中亚太战略的核心。鉴于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的重要性,美国逐步调整其东北亚安全战略,在东北亚确立了霸权均势战略。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战略理论和政策出现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点,其取向正在从主宰式霸权发展为主导式霸权,即:在国际安全领域领导潮流、规定发展方向、建立国际安全机制、制定国际安全规则,从而左右他国安全取向和安全政策,促成一种有利于美国根本利益的国际安全环境,使之制度化并长期保持下去;其表现形式,由针对敌性国家的壁垒分明的遏制转变为对国际安全环境的全面控制,表现为利用一切方式扩展已获取的战略纵深和通过广泛的动态参与来影响国际事态的发展趋势;在手段方面,由重视硬权力转变为注重对各种力量要素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软权力的运用和改权力的柔性运用。  相似文献   

3.
韩敏 《魅力中国》2014,(10):25-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行谋求霸权的战略,这使该地区的战略地缘政治力量的对比失衡,导致了该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东北亚地区的隐性弱势均势格局。  相似文献   

4.
尽管第三世界并非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点,但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以及难民潮等因素仍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冷战后美国先后卷入的几次地区冲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美国对第三世界战略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安全困境问题凸现出来,中日两国关系的不协调使东北亚包括安全合作在内的区域合作受到了很大制约。根据东北亚实际情况,东北亚安全保障应该确定近期和长远的双重目标。东北亚安全保障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多边安全对话的论坛组织,长远目标应是以多边安全机制取代区域内的双边军事同盟,才能使东北亚获得持久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杨斌 《开放导报》2006,(3):64-66
布什政府批准的21世纪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阐明了谋求全球经济、军事霸权的目标,提出了先发制人遏制国际对手崛起的战略原则。本文指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并非是反恐战争时代的产物,而是在前苏联解体和国际格局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右翼保守智囊酝酿成形的全球霸权战略,现在美国正将其发展成新帝国主义论和新罗马帝国构想。本文分析了美国石油、军工垄断财团的巨大影响,它们为追求经济利益推动美国全球战略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包括占主流地位、中间立场的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开放程度较高、立场偏右的太平洋联盟以及反美色彩浓厚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从维护霸权利益的目的出发,冷战后美国除了直接参与跨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外,对不同的拉美本地区一体化进程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美国力图建设美洲自由贸易区,将其作为美国霸权制度地位的基础之一,但是没有能够成功。美国还通过建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利用拉美国家内部矛盾等手段,力图削弱拉美国家旨在联合独立的地区和次地区一体化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推动,都属于美国的跨地区一体化战略,削弱和分裂了拉美国家,加强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制度体系以及全球制度体系,也有利于增强美国的实力地位;而美国对拉美本地区三种一体化进程分而治之的战略,打压了挑战美国霸权利益的力量,削弱了长期来看不利于美国霸权利益的进程,加强了有利于美国霸权利益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地缘政治、安全机制和大国关系上看,东北亚存在的安全困境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东北亚国家通过自助、结盟、多边安全机制和均势等途径谋求实现安全。中国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中国应该注重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来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大战略的目标、大战略的原则、大战略的手段这几方面对美国延缓霸权衰落的大战略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当前的超地区霸权战略是不可持续的,美国最可能的战略走向是选择性干预战略。美国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欢迎而不是遏制中国这样的崛起大国,那么在其霸权衰落之后也能够实现国际体系的稳定,维护其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霸权国自古就存在,但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霸权国就是美国。美国在追求全球霸权的时候,并未完全采用历史上其他霸权国所推崇的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政治为主的权力霸权方式,而是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并且将其演变为政治上的支配权,对国际制度进行主导,即制度霸权。美国的制度霸权是指美国霸权与国际制度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制度为美国霸权提供了便利的权力资源,其本身也成为美国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公共物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被国际关系学者用来分析霸权,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霸权稳定论"。本文主要利用国际公共物品有关的理论来分析美国的制度霸权。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进入到了一个安全结构和秩序转换的过渡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但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安全模式。从理论来源、主要特征、历史实践等方面发现,集体安全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难以适用于东北亚地区的复杂局势。  相似文献   

12.
萨达姆之后:美国中东霸权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美国中东霸权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线索 ,前瞻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影响 :在安全层面 ,美国将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势力反弹的挑战 ;在推进中东民主化方面 ,美国将面临西方与阿拉伯伊斯兰政治传统在民主理念上的矛盾 ,同时在现实领域中也面临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借民主化崛起的压力以及如何处置盟友君主专制制度的困境 ;在文化方面 ,“9·11”事件后在美国媒体推波助澜下日趋彰显的“文明冲突”的阴影将更加迫近 ;在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方面 ,对于中东国家中的盟友与半盟友国家 ,如何避免“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的消极影响 ,而使双方关系得以修复和巩固 ;对于“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 ,美国是否有决心和能力义无反顾地依次进行整治 ,都对美国的中东霸权战略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否维持其霸权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一个重要的争议问题。对美国霸权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角度。围绕一个霸权国在国际秩序变动中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这一问题,作者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分析美国作为霸权国的行为模式。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政府试图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亚太再平衡面临不同观众的期待,这些观众主要包括中国、美国的亚太盟友和美国的国内观众。在信号传导过程中,针对一类目标观众的信号可能被另一类目标观众同时接受并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中美关系面临地位困境的挑战:一方试图维持其相对位置的行为,导致另一方做出对应反应,双方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展开竞争但并不改变原有的地位排序。美国对于维护既有霸权地位具有强烈的偏好,而一个不够自信的美国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包容彼此的角色,需要两国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冷战后美国贸易战略运行的轨迹来看,其主导方向仍是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导向主要从三条战线上展开:一是经营开放式地区主义,把自由贸易区作为通向全球自由贸易的铺路石;二是软硬兼施,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谈判进展;三是在双边行动中按照美国贸易开放标准,强硬“提升”对方贸易自由化纯度。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紧张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坚持主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主要在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美国贸易战略这一导向难以改变。它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独步天下,正确评估美国实力地位消长对于把握国际格局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走向意义重大.当前,一场发端于美国的世纪"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其冲击波仍然正在继续发酵.这必将带来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引发世界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动.全面评估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的影响,对于我们预测美国的未来政策布局,准确研判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冷战时代,美国的文化霸权政策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对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处理争端方式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论及美国对外的文化战略,除了其自身的民族特性,还应关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全面对抗,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不仅让美国赢得了胜利,而且对其日后的对外文化战略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在台湾的经济战略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苏联的解体使安全因素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趋于下降,而经济因素则日益突出。多年来,以美台贸易和军售为主要内容的美国在台湾的经济战略利益不断提高。明眼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国际制度的形成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等全球性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对于这一现象,既有研究主要从制度推动者的意愿和能力两个角度进行了解释,但却没有回答"为什么美国不能限制制度推动者的影响"这一问题。作者以国际制度谈判中的领导力为分析视角,讨论了结构性领导力、知识性领导力和社会性领导力在国际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单极结构下美国领导力下降的原因和作用机理。国际体系结构由两极转变为单极导致美国的结构性领导力和社会性领导力下降,进而导致其无法按照自身偏好塑造国际制度规则。这一研究与既有研究的结合,构成了对"冷战后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这一经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