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可以在主体、目的、手段、诉讼程序等方面进行解构,从而从不同角度把握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行为。而从认定与防范角度来讲,具体情形下实体证据的认定不可或缺。就行为规制而言,民事诉讼规则在诉讼的各个阶段的规制亦不可少,同时,诉讼监督及立法上完善对规制这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5,(12)
我国之前的刑法对于使用虚假诉讼活动的规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那些妨害司法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我国于2015年1月对刑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对于虚假诉讼行为对司法活动造成的妨害规定了一定的惩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虚假诉讼案件应该独立成罪,虚假诉讼的行为被上升为刑事案件。虚假诉讼犯罪的方式有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两种。在当前的司法体系下,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处理对妨害司法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制裁。文章通过分析虚假诉讼入刑的立法理由,解析刑法修正案条文的分析,来探讨刑法对于虚假诉讼犯罪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胡静  姜真 《环境经济》2014,(5):20-22
正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组织设立了条件,还有必要在单行环境立法中规定受理起诉的条件,以体现环保组织起诉是对行政机关执法的补充、监督而非取代。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作为公益诉讼条款,明确规定"有关组织"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从私益保护角度来看,起诉资格与能力没有关系,因为私益诉讼的结果仅由原告承担。对于公益诉讼而言,诉讼结果关乎多数人利益,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公司诉讼风险、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与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2012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司诉讼风险这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并采用被告涉诉次数和涉诉金额作为该因素的两个衡量指标,分别研究了资金类诉讼和产品类诉讼对被诉企业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这一影响的不同干扰效应。研究发现:(1)资金类诉讼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相反,产品类诉讼却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2)总体来说,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会干扰公司诉讼的结果,从而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即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会大大加剧资金类诉讼对被诉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而且会显著削弱产品类诉讼对被诉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本文不仅揭示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机制,同时也为推进我国的司法"去地方化"改革,实现司法公正,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证据的属性包括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但三属性的内涵对司法实践缺乏具体指导。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证据属性的考察在诉讼程序中进行,并确立了以诉讼证据的证明能力(相关性)和证据能力(可采性)为基础的证据规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而有必要将证据属性的考察纳入到动态的诉讼程序中进行,并借鉴外国证据规则的合理因素,为证据立法时制定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证据规则提供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市场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拖欠货款、制售假劣品、违约欺诈、虚假信息、包装上市等企业失信行为,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失信程度之深、失信范围之广,足以令人扼腕。失信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带来许多障碍。失信行为对经济的发展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欺诈、毁约、恶意合谋、操纵价格等等,  相似文献   

7.
陈楚钟 《经济论坛》2005,(20):115-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投资者因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诉讼的前提是该虚假陈述行为已受到了行政或刑事处罚。这一前提也就是所谓的前置程序。该前置程序的本意是法院希望通过证监会等专业部门的介入来解决诉讼中有关虚假陈述案的受理依据问题,从而便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j然而,前置程序的存在却促使侵权人在面临证监会的调查时积极地去谋求其利益最大化,而投资者却只能干等,正是这种激励的不对称,往往导致了投资者起诉时面对的是一个空壳公司。那前置程序是如何激励侵权人的呢?本文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8.
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出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仍是迄今最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法规,笔者就其中的诉讼机制完善展开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我国表现最为突出的垄断类型,行政性垄断之中又尤以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存在普遍且危害甚大。但其被现行反垄断法和行政诉讼法排除于司法诉讼之外,因而难以获得有效遏制。文章通过对"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概念的解析,厘清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围绕着该法有关条文所发生的争议。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在我国司法审查和诉讼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将此类行为纳入司法管辖范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修改行政诉讼法、建立行政公诉和民事公诉制度等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相对于抽象性行政垄断行为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理论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文章的研究为认识和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赋予被害人在诉讼全过程中的一系列权利。本文试就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略陈浅见。 一、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保障观念 新刑诉法在保障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作了具体而系统的规定,明确被害人享有下列八项权利:1、控告权。2、对不立案提出异议权。3、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者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4、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  相似文献   

11.
停牌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近年来在中国股市却频繁发生上市公司的"随意停牌"现象。这些上市公司的随意停牌不但为国内投资者所诟病,而且引发了国际投资者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负面回应。本文根据沪深交易所2016年5月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首次对上市公司的多种随意停牌行为进行了详细界定,并利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的国内重大事项停牌数据,实证检验了随意停牌对于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正常停牌,随意停牌平均造成了约4%的累计异常损失;(2)发生随意停牌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在停牌过程中出现内部人的私利行为;(3)随意停牌通过增加内部人的私利行为,引发了累计异常损失。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部分停牌行为并没有实现投资者保护的初衷,反而通过有助于公司内部人的私利行为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本研究为完善停牌制度和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孔平杰  李海瑛 《经济论坛》2006,(16):127-127
一、关于起诉股东资格首先,为防止股东为股票投机进行诉讼,在持股时间方面应有一定的限制。还可规定违法或不适当行为发生时,即拥有股份的股东欲维持其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必须在提起代表诉讼之前后始终拥有该公司股份,以此防止滥讼。其次,关于持股数量,为防止滥诉的发生,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股东资格的确立不宜采用美国、日本的立法,单股股东不应包含在内。建议规定原告股东单独或共同持有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得低于20万元。二、关于诉讼的客体范围笔者以为,我国立法应当借鉴美国的立法例,不局限于董事对公司的责任。具体地说,诉讼对象包括公司董…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研究领域中,领导行为的影响效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话题。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关注领导行为对员工、团队或组织产生的影响,很少关注其对领导者自身的影响。近年来,部分新兴的领导研究开始从行为者视角出发,关注领导行为对领导者(行为者)自身的影响,这些研究为理解领导行为产生的动因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为领导行为培训提供了新的实践启示。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关于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的研究,理清相关研究的主要脉络及发展方向。具体地,首先根据领导行为性质(建设型或破坏型)和影响效果(积极或消极)两个维度,将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研究划分为四大类:(1)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2)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3)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4)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进一步,根据以上分类,系统回顾关于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的研究文献,提炼背后的理论机制和作用路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尽管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指出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是从已有的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必要、可行的。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均有其特定背景,诉讼请求大体包括停止侵害或赔偿环境损失,在诉前准备阶段检察机关通常会成立专案组收集证据并寻求环保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技  相似文献   

15.
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和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约束状况,而且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公司特有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之间呈正相关,市场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之间呈负相关;(3)融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提高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的管理水平,并为上市公司制订正确的投融资政策提供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但我国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大多以原告不享有诉权即不具备原告诉讼主体资格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律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也应是公共利益的享有者,应可以充当公益诉讼的原告。律师作为特殊群体,具有专业知识等诉讼能力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有重大意义。当然,在构建律师参与和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制度的同时,也应对律师参与和提起公益诉讼予以适当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而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抽象行政行为作出的,如果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必然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虽然,抽象行政行为不被当事人直接诉讼,但因执行抽象行政行为引发具体行政行为诉讼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我市近两年审结的20余起行政复议案件中,  相似文献   

18.
农户从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过程中,面子观念对其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将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经典家庭理论出发,构建面子观念与农户亲环境行为偏好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农户塑料袋重复利用行为为例,采用CGSS2013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面子观念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理性人假设下,在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第一阶段,由于转换成本的形成和高水平状态而维持成本较小,农户越看重面子观念,越对非亲环境行为具有明显偏好;(2)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3)相较于不信教农户,信教农户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研究结论将在指导乡村振兴开展过程中对亲环境行为的宣传和监督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2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告常隆农化等6家企业因违法处置废酸污染水体,应当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本案因此被称为“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这起由环保组织作原告、检察院支持起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仅参与主体最特殊、诉讼程序最完整,且涉案被告最多、判赔金额最大,同时探索创新最多、借鉴价值最高。堪称示范性案例。1.环保组织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作为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最大的亮点在于原告身份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奥尔胡斯公约》、欧盟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指令、德国新修订的《联邦自然保护法》、《环境起诉法》、《环境损害法》赋予环境团体更完善的诉权,国外和本国环境团体都可以在得到德国联邦或州政府的确认后,就已经发生的和可预见的生态损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