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芳  赵之友 《经济论坛》2006,(16):26-27
“城中村”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贵阳市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中心城区或城区边缘形成的一个个所谓“城中村”,已严重影响到贵阳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对“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一、贵阳市“城中村”现状及类型在贵阳市城市总体确定的49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范围内,共包含行政村78个,贵阳市“十一五”期间列入改造的行政村有29…  相似文献   

2.
陈柳钦 《经济前沿》2008,(11):26-2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韩冉  李红 《经济师》2003,(9):62-63
“城中村”是城市 (区 )地域范围内的农村 ,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集中反映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孟祥林 《发展研究》2012,(6):101-106
城中村越来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议题,城中村改造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讨论城中村与建成区有效融合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城中村是在历史条件下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设计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城中村诸多社会问题,二元社区的独特城市现象使得城中村改造的困难升级。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景观的改造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至少不能降低前提下的城中村改造才能使城市底层的百娃自愿加入到城中村改造的队伍中来,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才能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王琳 《广东经济》2006,(4):55-60
“城中村”属于以街区巷道、道路河流自然地域划分出的地缘型社区。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或因国家建设多年来大量征用土地后仅剩下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城市建设征地补偿是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来源的行政村。“城中村”是一个类型独特的社区,是以紧紧嵌接在城市社区内或该城市边沿地带的农村社区,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化,是“城中村”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朱雪欣  王红梅 《经济地理》2011,31(4):660-665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划定方法的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当前,是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等手段,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并将佛冈建成区周边地块划分为农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五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开发商等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综合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的时序、方向和位置。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方便不同主体参与到规划中,以达到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的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化中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城市总体数量相对不足,而且表现为现有城市发展质量不高,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该包括“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两个内容,以“农村城市化”替代“城市城市化”,并排斥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做法,从理论上说缺乏充足的依据,在实践中则隐含基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应积极参与世界城市体系建设,同时要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并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城市。  相似文献   

8.
梁洁 《经济论坛》2005,(15):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的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城市的扩张使“城中村”的出现在所难免,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化的代价。我们要特别处理好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关系,处理好城乡统筹的关系,做到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名词而出现.并伴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要求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但在我国“城中村”发展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筹措体系不完善,本文试图从这个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看法和解决对策,希望能对于城中村进一步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城中村”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爽  周晓唯 《经济师》2006,(10):84-85
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制度安排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土地所有制是最核心的因素,在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村民、土地产权制度等制约因素。因此,要顺利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文章分析认为“村民推进型”的制度安排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5.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理论非常切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旅游业固有特性使其在循环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耦合与促进作用,循环型旅游业将深刻地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可以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层次,推行循环型旅游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与经济双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