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是我国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带动力强,信息技术应用面广、效率高,且中国拥有后发优势、局部科技优势、已有一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完成三大任务、采取两大主要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本文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作用机理;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是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从信息化角度看,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如何普及信息化成果,尽快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二是通过信息化水平提高促进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信息化任务,使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和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 ,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世界工厂建设的过程是一国工业化飞速发展的过程 ,也是该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其它国家的良机。在新的世纪里 ,我国应该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抓住世界工厂机遇 ,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形态。信息技术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创新性,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并且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而信息化是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按国际惯用的指标体系衡量,相当滞后,严格地说尚未完成工业化。但由于世界经济已来到了信息化时代,河南的经济必须借助信息化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即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应使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互动,积极抢占各类信息业务的发展先机,政府也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网络经济,同时还应采取其他相应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全市规模以上900余家企业开展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专题调查情况分析,全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在近几年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4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实施“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工业化和信息化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并坚持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信息产业建设项目,以社会化投入促进信息化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在什么地方?关键新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指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本文论述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主要区别;分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阐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在安徽省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安徽省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和制造业体内产业结构状况看,安徽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总数较多,但总体产业结构水平、规模结构、效益结构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关于城市化的三个问题。(1)从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国际比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水平,提出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的判断。作者认为,我国不存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2)提出从人口密度、城市密度、城乡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观察城市化现象从而得出东西部城市化存在较大差异的见解。认为,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西部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3)中国的城市化也要走一条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①,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在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其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的,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和辽宁省两个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由于存在路径依赖及其锁定效应的影响,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二者均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改造、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山西省和辽宁省两个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历史演进的梳理,认为制造业振兴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地区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将振兴制造业等同于重新振兴传统产业等现实问题.因此,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制造业聚集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是今后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农村工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与农村是相互依赖的.农村工业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农村工业作为整个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城市工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为城市工业提供劳动力、场地、资金等条件,有利于城市工业的产品扩散和产业转移,有利于城市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文章研究了中国农村工业化政策的意义,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的体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双重的社会转型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本文从双重社会转型的特征出发,探究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及在信息化进程中所遭遇的价值体系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现代价值体系建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定量测算和分析我国1997-2008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结果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碳强度远高于其他行业,东部发达地区的碳强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并且,各省区的碳强度状况与其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差异及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直接相关。同时,基于LMDI分解方法进行的各省区能耗碳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强度的改善是驱动1997-2008年大部分省区碳强度降低的主导因素,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趋于拉升大部分省区的碳强度。上述两种力量在各省区有着明显不同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