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贷配给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配给既有农村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与农村金融体制及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有关,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产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贷配给程度.系统分析农村信贷配给的根源、性质有助于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及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信贷配给视角下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模型,更深入地探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此为基础,明确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内涵与作用机理,并在分析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实践模式的同时,提出“政府组建政策性担保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发起互助性担保带动农户”的农村担保体系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丁丹 《农业经济》2018,(4):99-101
本文运用1996-2016年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一般经济意义上看这种信贷配给是缺乏效率的,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所产生的资金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为解释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S-W模型有关假定条件的修正,建立了修正的S-W模型,论证了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引入农业保险,考察了农业保险对贷款利率、信贷风险及贷款人收益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展示了农业保险能够增加农村信贷机构的收益并降低参保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信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降低农村信贷配给,而且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并增加贷款人收益。  相似文献   

5.
信贷配给下的河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河北省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融资难的问题,分析其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并介绍信贷配给的有关知识,从而根据河北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信贷配给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半变异函数、GMM估计等方法探索分析了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特征;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区域经济属性中的随机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变异的主因,而其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异质的重要原因。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会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配给程度产生差异。基于此,我国应建立地区差别化的信贷支农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和渭南市蒲城县微观经济主体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识别主要导致社员信贷配给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1)在剔除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户之后,有73.68%的农户遭受不同类型、程度的信贷配给.(2)影响社员遭受信贷配给程度和种类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需求缺乏型信贷配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户...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企业因其规模等原因成为了信贷市场上信贷配给的首选对象。信贷配给不仅为信贷担保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信贷担保还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减少信贷配给。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农村中小企业对信贷担保作用认知较高,非常希望通过信贷担保机构进行融资,同时通过Logistics计量检验也表明了信贷担保正向影响着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信贷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信贷担保机构运作等。  相似文献   

9.
探析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置下异质性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情况,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农地抵押贷款目标机制下,存在较多农户面临着新的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实践中农地抵押贷款设置了不同的增信机制,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两类,其中外部增信又分为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同增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通过计量模型对1985-2010年我国农村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信贷资金总体配置较低,信贷资金对农业EVA的敏感度远远小于对乡镇企业EVA的敏感度,金融机构并不是按照信贷资金创造价值量选择信贷对象。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双重目标:一是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二是要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安徽省四家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信用社2004—2008年的数据,研究本轮改革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的缓和情况。研究表明,双重目标间的矛盾在实践中是能够得以调和的,双重目标在农村信用社运作过程中可以兼顾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有着自己的基本特征,而实践中存在三大误区:与集体经济相提并论,信用中介与一般中介特征相混淆,改革中出现行政化、机关化问题突出。本文分析的逻辑表明,进行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多元化是关键。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坚持两条道路,一是将多数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商业银行,二是按照合作原则将部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关系始终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核心,自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是制度变迁影响经济绩效的有效实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状况的调研资料,基于财务状况、经营利润、信贷支农、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视角,对农村信用社此轮改制的运行成效作出了客观反映和系统评析。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问卷和实地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对教育和培训投入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劳动力流动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程度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才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合作社演进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已陷入了困境,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四大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是如何导致这一困境的,认为二重的金融制度结构是根本原因,并从制度内部和外部着手提出解困的途径,认为首要的是在合作金融制度中引入农户这一制度变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KMV模型的农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KMV模型,对我国四家农业类上市公司6年的股票价格进行违约距离的实证计算和分析,确定了适合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计算公式。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的灵敏度和预测能力较好,能为银行和投资者预测、揭示农业类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福建省和黑龙江省的农户调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土地租佃行为的经济计量模型,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租佃行为的各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受到户主年龄、户主是否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家庭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农户是否饲养役畜、交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