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商誉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而一起成功的收购活动往往会导致巨额的收购溢价。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讲,其结果表现为巨额商誉资产(仅考虑购买法下的处理)的确认以及以后会计期间巨额摊销费用的发生,这导致许多企业在并购以后要报告巨额亏损。举例来讲;时代华纳的并购案中,140亿美元中的80%是为商誉而支付的,即使选择了长达40年的摊销期限,时代华纳每年所要注销的商誉价值仍要高达2.75亿美元,这导致其在并购以后的第一年报告了2.17亿美元的净损失,于是商誉资产到底要不要确认,如果确认的话要不要摊销,再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明确指出新三板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处理商誉,原本不受重视的新三板商誉问题迅速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爱仕达并购新三板公司为案例,对新三板企业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巨额商誉、后续减值不明等问题,进而提出有关改进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誉会计理论在企业并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商誉的确认原则对于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有违会计原则,商誉的计量方法取决于商誉性质的认识,如果将商誉视为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其公平价值之差,则商采用间接计量方法;如果将商誉视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则商誉采用直接计量方法,商誉摊销方法有直接冲销法,分期的摊销法和永久保留法,负商誉之所表现为负值,是因为收购公司的商誉未入帐。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重新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一、关于商誉的确认与摊销1.商誉的确认。商誉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准则规定自创商誉不可确认,外购商誉要确认。由于不利的经济条件以及法律、法规或合同的变化可能使得商誉资产发生减损。出于谨慎原则对商誉价值减损应予以确认。理由是:①商誉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其价值降到帐面价值以下,表明帐面价值中的一部分已不再符合资产的定义。②商誉减损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并将其计入到与之相关的会计期间,并在相应会计期间予以报告,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应在每个会计年末对商誉的帐面价值进行检查,一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不可能从预计未来收益中收回其全部价值,对不能收回部分,确认为费用。2.商誉的摊销。随着市场的发展,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一个企业能...  相似文献   

5.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和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其确认和计量已成为会计界研讨焦点。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帐,外购商誉应确认为购并价差,并予以系统摊销,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应予以确认入帐。  相似文献   

6.
李明  彭川 《会计研究》2021,(1):26-43
商誉资产在企业合并报表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会计界对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问题一直颇存争议.本文通过对“持续经营假设”内涵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商誉资产是消耗性资产这一命题,并从理论合理性、实务可操作性及会计方法导致的经济后果等多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减值测试及摊销处理两种方法的优劣.鉴于目前准则体系中缺乏有效计量无形资产的方法,减值与摊销在度量商誉真实价值及其变动方面的有效性都有不足.但摊销不仅能够消除仅减值模式下的不良经济后果,还可以在合理成本下实现理论上及实务上的增量效益.因此,有必要重新引入商誉摊销处理.  相似文献   

7.
商誉这一概念是随着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行为的发生才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合作等经济业务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商誉有关问题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人们对商誉会计问题也存在许多争议.如商誉能否确认,自创商誉如何计量,正、负商誉本质问题,商誉能否摊销及如何摊销等?本文试对商誉性质作一新的认识,并进而对商誉确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上和我国企业的购并活动兴起,溢价收购极为普遍。随之而引发的商誉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按现行会计理论,这些收购溢价都将被确认为外购商誉。这种确认方法是否代表商誉的性质?我们该如何准确、全面反映企业自创及并购所带来的商誉呢?在此,西方拟对现行商誉会计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重构意见。  相似文献   

9.
国际购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有:商誉资产的增加并不代表偿债能力增强;商誉摊销对企业的利润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商誉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不随价值摊销而消失;商誉的会计处理关系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规范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应借鉴英、美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具体的办法有对商誉进行分解、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等。  相似文献   

10.
何军 《会计师》2019,(23):9-10
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溢价并购,既不属于无形资产,也不属于一项独立的投资,需要单独进行确认和计量。上市公司溢价收购股权形成大额的商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颇深。正确的认识商誉的定义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意义重大。规范商誉的初始及后续计量,避免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出现对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商誉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并购活动将产生商誉,即合并时,购买方在购买日所承担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并购商誉的衡量和记录在财务上主要表现为它的确认和确认后的会计处理,这将对企业合并当时及此后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忠芳 《财会学习》2020,(15):148-149
商誉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积累自创产生,一是企业合并产生。因为内部自创产生的商誉具有难以确认和计量的属性,一直以来都不允许确认,而企业也只有在并购时才允许确认商誉,这也是网络流传"无并购,不商誉"的根本原因。基于企业账面的商誉都是企业并购形成的基本属性,不同并购方案下或者并购过程的不同对合并报表商誉会有哪些差异?这不只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可能涉及企业并购方案甚至更高层次的公司决策问题。了解商誉的确认以及会计处理,可以为并购在财务方面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市公司商誉“暴雷”现象的发生,商誉减值成为会计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并购会产生高溢价的商誉,会计核算中计提大额的商誉减值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基于A公司收购多家公司并进行业绩承诺导致高额商誉减值的案例,分析了商誉减值的成因、影响,以及减值法与摊销法下各自的经济后果,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宝华 《会计师》2010,(8):15-16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已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而无形资产中未确认的自创商誉占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已成为无形资产会计发展的必然。而会计实务中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仍处于混乱状态,本文从自创商誉的概念及本质出发,对其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日益发展完善,有关并购负商誉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从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负商誉是指企业以购买方式合并时,购买企业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的差额.同商誉一样,负商誉也只产生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被并购的过程中.根据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观点,如果被并购企业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主并企业的收购价格,那么目标企业将会资产逐项出售,而并不会像存在(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整个或一揽子出售,也就是说,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负商誉是存在的.从被并购方来说,可能由于连年亏损或所有者急需资金而将资产尽快出售等原因,而处于讨价还价的弱势;从并购方来说,它已经考虑到未来的损失和费用,如收购日可辨认负债所反映的损失或庞大的退休费用支出等原因,从而降低收购价格.因此,在现实收购交易中,当收购方以低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收购价格收购目标企业时,就会出现负商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日益发展完善,有关并购负商誉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从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负商誉是指企业以购买方式合并时,购买企业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的差额.同商誉一样,负商誉也只产生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被并购的过程中.根据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观点,如果被并购企业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主并企业的收购价格,那么目标企业将会资产逐项出售,而并不会像存在(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整个或一揽子出售,也就是说,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负商誉是存在的.从被并购方来说,可能由于连年亏损或所有者急需资金而将资产尽快出售等原因,而处于讨价还价的弱势;从并购方来说,它已经考虑到未来的损失和费用,如收购日可辨认负债所反映的损失或庞大的退休费用支出等原因,从而降低收购价格.因此,在现实收购交易中,当收购方以低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收购价格收购目标企业时,就会出现负商誉.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1.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目的是对主体进行企业合并的财务报告进行规定.特别是本准则规定所有的企业合并都应该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因此,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对被购方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并同时确认商誉,商誉随后进行减值测试而非摊销.  相似文献   

18.
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等),即商誉归入无形资产,商誉的处理方法与其他无形资产一致。自创商誉并不确认。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不包括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等),商誉不再归入无形资产。并购产生商誉不再要求摊销,但每年要进行减值测试。自创商誉等依然不确认。两者的适用范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合并的购买法及其会计问题 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的行为,它是处理企业合并的主要会计方法之一,是将企业合并视同购买一般资产来处理.合并方在对合并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合并视为购买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或股权,同时承担企业的债务,购买法就是要求并购企业在并购日,将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记入并购企业在并购方的资产和负债,并购或成交价格超过所确认的被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务价格的差额列商誉,在以后各分摊,计人损益或将其冲减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实质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里我们讲的商誉,其产生原因与传统商誉理论一致,而传统理论并没有揭示商誉的实质,对商誉的计量也仅局限于被购企业单方面商誉的被动计量。必须明确,商誉不是因为并购才产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简单地摊销就完事。在现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前提下,外购商誉其实是在并购时点上才体现出来的被购企业单方面的自创商誉。事实上,当并购事项终结以后,它不见得能够在并购日后的激烈竞争中得以延续,也不一定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