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发布实施,跨越了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既体现会计的中国特色,又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其中,尤为突出的变革是将谨慎性原则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会财会》2005,(3):56-59
为了促进小企业严格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做好自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衔接工作,现对小型工业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调账原则及会计处理小企业在执行新制度之初,应当按照新制度中有关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全面清查资产和负债。对于清查出的损失,经企业管理当局批准(如需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账务处理为: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作了明确规定,但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影响是长期的,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下面笔者对企业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作一分析比较。一、购建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分析1.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在建工程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支出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由于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与工程“交付使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可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存在差异。2.企业举债购建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与计税成本。企业举债购建固定资产,由于涉及到借款费用特别是利息问题,会计制度具体明确了界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起点(即开始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终点(即停止资本化)及由于不正常情况下暂停资本化的条件等问题,同时还规定了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  相似文献   

4.
《齐鲁珠坛》2011,(2):16-20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0]26号)的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医院会计制霞》(财会字[1998]5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为了做好新制度与原制度的衔接工作,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概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作为调整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  相似文献   

6.
与2001年财政部颁布(2002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2006年颁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内容更接近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导向外,新准则与其他准则相互分工和协调,使新准则在体系上更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第三条规定,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该会计处理的规定,有待商榷。建议从会计准则的符合性、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会计报表的准确性考虑,将安全生产费更名为安全生产支出,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同时按相同金额冲回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但不应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应按正常固定资产核算计提折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和国际资本的进一步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要发展经济,必须融入到这个潮流中去。我国的企业即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还要创造走向国际。这给会计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核算制度应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着眼于国有企业,还要着眼于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既要考虑国内经营的企业,还要兼顾到国外经营的企业。同时,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会计是联合会,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员步伐的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主要会计规定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新颁布的《工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与原制度相比,有了不少创新和发展。其中,总则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工会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这一规定不但在以前各时期的工会会计制度中从未有过,就是在整个预算会计体系中,也很少以这种形式规定会计核算基础。那么,工会会计为什么要调整核算基础?在新制度中如何应用和体现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对原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在固定资产方面,新增了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等管理规定,这些新的变化,无疑是高校会计新旧制度转换中一项重要而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新会计制度为背景,分析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提出高校新旧制度转换中固定资产的衔接对策,以更好地落实新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秦玮 《现代会计》2004,(4):14-15
《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有以下重大突破:(1)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总则中对滥用谨慎性原则的规制。(2)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这就使得企业通过“准备”的大额冲回来调整当年利润的想法化为泡影,从而有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称原准则),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会计方面的重大举措,在我国会计改革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2月对原准则进行了修改,重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称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3.
近期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经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新《工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将于2010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内实施。该制度是我国工会会计发展史上,首次以国家部委规章的形式发布的“国标”,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对原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概括起来新制度有六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型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业务管理集权化,会计准则制定一元化;会计监督体系多元化;会计服务目标行政化。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的环境基础受以下因素影响:传统制度惯性、会计信息质量;多元利益主体协调。“入世”以后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将向着与国际会计管理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民间会计组织将日益成为会计管理体制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界定以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一直呼声很高,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原97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进行了修订,新颁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相比旧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界定、分类和计提折旧上都做了修订.因此探讨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变化内容如何有效的贯彻实施,顺利进行新旧衔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形势要求我国会计理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准则、制度相衔接.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后,使存货期末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考虑、资产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渐接轨,这既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由于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会计要素定义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发布关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会计法》的配套法规,该条例系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重大方面,并在其中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要求。与我国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相比,条例关于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拟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为基础,探讨会计要素定义 之变化,以期正确理解会计要素。  相似文献   

18.
胡克训 《上海会计》2014,(10):43-46
2013年12月18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应用范围,除固定资产外,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9个科目的“双分录”核算。“双分录”的核算本质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执行新《制度》时,准确核算这9个“双分录”的会计处理业务不仅是重点,也更是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财会学习》2013,(11):42-42
老师,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应该如何处理?(湖南省李爱莲)在线专家:由于正常原因造成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20.
新《工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会计报表的编报要求与原制度相比,有了较大改变。原制度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会计要素集中反映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中,虽然比较简捷、直观,但动态收支状况披露的不完整;新制度则没置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两张主表,两表配合编报、共同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