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区扶贫之管见萧伏生改革开放的大潮,把老区扶贫工作推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从长远来看,这种新的市场机制,对合理利用老区资源,打破老区封闭意识,搞活老区流通渠道,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治穷致富步伐,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但从近期来看,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最近,本刊邀请参加江西省老区建设和扶贫扶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会的部份县委书记、县长,座谈了领导老区人民走治穷致富之路的成就和体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大力发动群众治穷致富的同时,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定点挂钩,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扶助老区特困乡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推动了老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全省老区工作会议之后,省政府办公厅、商业厅、粮食厅以及三十五个市直机关  相似文献   

4.
订好《老区建设》用好《老区建设》我干民政工作正好十周年了,十年来,我对《老区建设》有着特殊感情,她对指导民政工作,抓好扶贫治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把订阅老区报刊作为大事来抓,在经费比较困难情况下优先保证《老区建设》的征订工作落实,数年如一,稳中...  相似文献   

5.
懒惰致贫及其治穷对策刘桂林近几年来,笔者在农村贫困户调查中发现,懒惰是导致部分农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应当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治穷对策中认真加于研究。一、懒惰成性—致使生活贫穷因懒致贫的种种表现:一是好吃懒做。这是懒惰致贫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问世两年多来,无论在宣传党和政府对老区的方针政策,宣传老区人民坚持改革,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宣传治穷致富成果,或者在传播经验、信息、知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十七个栏目办得各具特色,成为老区县、乡领导和老建专业工作者的政策顾问、工作参谋、知识的良师益友,是从事基建工作的同志必读刊物。  相似文献   

7.
老区,这是一块饱浸烈士鲜血的土地,又是一块倍受“左”倾路线蹂躏的贫穷之乡。虽然党和人民政府对老区人民采取了一系列优厚援助政策,但是,三十多年来,老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至今还比较贫困。这些地方的经济缺乏活力,始终摆脱不了贫穷,原因很多,忽视了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缺乏群众文化工作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老区建设委员会主任万绍芬同志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全省老区建设和扶贫扶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共三部分:一、老区建设有了一个看得见的变化;二、走切合我省老区实际的治穷致富的路子;三、老区建设要再迈一个大步。本文系报告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到吉安地区的井冈山、遂川、永新和宁冈县、对三县一市人武部发动组织民兵治穷致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能够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发挥民兵在老区治穷致富中的作用。概括四个县市的经验,率兵致富中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宜春地区在扶贫工作中,针对老区贫困的多种成因,以改革为动力,以扶贫到户为重点,以治穷致富为目标,广泛动员和集结社会力量,切实抓好目标实施、项目选定、政策落实、部门扶助、配套服务等项工作,系统开发老区经济,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老区经济的发展。使全区在1986年“当年治理,当年见效”的基础上,1987年又登上了新的台阶,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省、地制定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大生,当选为秭归县泄滩乡的乡长,开始了他为老区治穷治贫的艰苦历程。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泄滩乡发展夏橙种植5000亩,产量达200万公斤,年均单价3元/公斤,使  相似文献   

12.
新丰,原是宜黄县穷出了名的老区特困乡,现在却一跃成了经济全面发展的典型。新丰人执着地从封山入手,大面积地开发山地资源,闯出了一条很有特色,而且对边远山区很有启发意义的治穷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6,(8):27-28
四川省老促会就全省老区义务教育问题做的专题调研,引起了省政府的重视。省长张中伟批示:“治穷先治愚。应把革命老区的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抓”,指示省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落实解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安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东根据地的中心。这几年,福安老区以抖擞的精神,变贫穷为富裕。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大别山,人们自然会想起“革命老区”;提起“革命老区”,人们往往又会与“贫穷”、“落后”联系到一起。面对外面世界的繁华与精彩,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的确落后了,成为中部发展的一块短板。  相似文献   

16.
最近到不同类型的8个老区县转了一圈,想就农业技术开发问题作些调查研究。这8个县,都是农业资源大县,不存在苏南的“以工补农”,相反地,需要从发展农业起步来治穷致富。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令人惊奇的却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小平头,瓜子脸,黝黑清瘦,中等身材,生性倔犟,气质阳刚。远近村民称他为“憨俚”,他的真名叫黄财来。往事不堪回首,提起童年的贫穷,54岁的汉子至今为之动情。也许正是因为过去的贫穷,使他懂得今天要干,要拼命;也许正是因为这“憨”劲,使他创造出“洽湾模式”的劳功。若要问这位省劳模治穷致富有何招,他会给你唱三部曲——水、电、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08,(7):F0003-F0003
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自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都以各种形式支援灾区。 爱,在广大老区涌动着。老区人民不管男女老少,或贫穷或富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悼,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抗击这场灾害,重建家园。 老区人民用行动告诉灾区人民:灾难面前你们并不孤单。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参加了吉安地区老区建设工作五项目标的全面检查。在检查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在广大沿河地区,群众生活相对贫穷,老区的贫困人口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沿河一带。以江西吉安县为例,该县被国务院列为老区特困乡的有11个乡镇,其中有9个因为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一河两岸而被列为特困乡。所以,我认为,沿河地区脱贫问题已经成为扶贫攻坚战中突出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要做好老区建设扶贫工作,扶持群众搞经济开发,治穷致富,不仅需要经费和物资上的扶持,而且更需要科技智力上的扶持。贫困地区所以贫困,有气候的问题,有资源的问题,有交通的问题,有信息的问题,有技术的间题,也有资金的问题,但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