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由好到差分别为主流文化适应、民族文化适应、学校适应、学习适应。男生的主流文化适应、民族文化适应差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差异。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要建立渠道,增强指导;教学方法贴近民族学生;重视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内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于利梅 《黑河学刊》2014,(1):102-104
大学生网络社团属于校园“群众性组织”,能够推进高校政治文化建设,促进高校规范化管理,加强高校和谐建设。大学生网络社团发挥维护高校稳定功能面临消极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感性行为与理性意识脱节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大学网络社团维护高校稳定功能,应培育主流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加强舆情正确引导,增强网络监管能力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社团属于校园"群众性组织",能够推进高校政治文化建设,促进高校规范化管理,加强高校和谐建设。大学生网络社团发挥维护高校稳定功能面临消极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感性行为与理性意识脱节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大学网络社团维护高校稳定功能,应培育主流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加强舆情正确引导,增强网络监管能力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毅 《改革与开放》2011,(10):193+55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文章分析了文化适应过程和模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出创建多元文化教育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提高汉语水平的相关对策来解决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稳步实行,中国经济正逐步转型,各领域正逐步引入互联网,创新产业模式.在"互联网+"大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上有了更多的机会,创业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着手,以"互联网+"给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两方面对当前就业环境进行深刻分析,挖掘"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及优势,从大学生自身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和社会以及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给予支持等方面,四位一体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和思想文化的凝结与传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其“三观”形成之际,必须做到抓紧抓实。而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边疆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对新疆高校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最终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高校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将传统文化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人文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策略也需要同时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回升的现实条件。现阶段,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要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决策,要紧跟时代经济回升的趋势,抓住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点,要用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工作,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新模式,基于学校文化传承、专业建设的现状,将文化自信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选择职业、适应职场、实现职业梦想和人生价值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具有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作用,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滋养和行动指南,是力量之基、价值之源。  相似文献   

14.
王梁  常静  王宵  王柱 《改革与开放》2016,(13):114-115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在择业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其选择什么职业起着决定性作用.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越来越重大作用.要改变当代大学生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科学职业价值观,对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双重影响。微文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掌控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巩固主流价值观在微文化的主导作用;其次,要借助微文化平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再次,要重视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形成对微文化内外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红霞 《理论观察》2013,(2):144-145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就业取向个人本位化、就业标准功利化、就业选择从众化和实现途径非正常化的明显偏差.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难度。高校应当从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科学的择业程序观、多元化的成才观,以规避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要将社会就业需求与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创新和创业的核心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培训的改革、教学和培训模式以及创新和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人才教育,这一过程将全面提高学生培训质量。此外,高校会计专业应积极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高校要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就业方向。运用价值澄清理论的三阶段七步骤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理解追寻价值观的过程,从价值澄清的性质与目标、过程与内容、方法和策略等不同侧面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具有道德智慧,这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健智 《魅力中国》2010,(23):244-244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的要求,它可以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以及在择业过程中表现的种种“问题”出发,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现象,其核心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当今中国文化冲突主要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物质文化与观念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文化冲突视野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的领导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培育良好的文化心态,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