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数量减少和人口结构失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发展人类学看来,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有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良性发展和恶性发展之分。需要对现行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方式进行反思,采取城乡二元分析范式,探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的农村城镇化模式、本土化就地转移模式和农村社区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3.
沈苏莉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在传统的农村垃圾"碎片化治理"的模式下,本文认为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除了权力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因素外,还要有高效有序、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各类利益组织也在以积极的参与姿态营造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探讨农村垃圾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以及试图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民、农民自组织、媒体等)互动合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汪龙 《特区经济》2013,(11):132-133
农村人口外流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人口"空心化"情况严重,原本有利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乡村社会资本因此逐步瓦解,农村公共品供给因此出现困境。本文将梳理这方面的文献,并希望以此总结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是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镇化推进、村民生计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运动的开始,中国广大农村开始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妇女、儿童、老人留守村庄。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民工在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与农民工相伴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村"空心化"背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单一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主体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养老机构等供给主体为辅助与补充,各个供给主体协调提供养老服务的新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社区协同治理是应对新时代社区治理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当前社区治理协同运行格局尚未形成,具体表现为社区"三驾马车"协同合作不充分、居民主人翁意识不足以及资源整合不充分.文章结合上海市黄浦区Y社区的具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格局的有效路径.通过Y社区实践经验可知,充分发挥好社区党建力量用于...  相似文献   

9.
农村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门热学,对农村治理变迁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对农村政治发展的研究。现运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路径,将历史上中国农村治理的发展历程分为乡绅自治时期、政权下渗时期和政权控制时期三个时期,深入分析各个时期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乡村治理的深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我国农村治理现状,提出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推行"乡镇自治"的理想式论点。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老漂族"作为跟随子女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面临着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生活困境,这些生活困境的形成是自身、家庭、社会与国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农村"老漂族"自身、家庭、社会与国家等多主体共同发力,帮助农村"老漂族"早日走出城市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运用SFIC模型,从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商过程4个方面研究发现,电视问政在主体参与动力、政府作用发挥、制度设计建构、持续常态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为回应以上问题,提出构建主体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选题监督机制和长效持久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需求、利益主体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多元协同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治理理论中的协同思想,厘清社区协同治理相关概念,并结合目前社区发展实际,分析我国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状,探寻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应如何更好地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的路径,使各种社会力量得到整合和优化,最终推动社会善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并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体制改革为依托、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适应互联网社会新特点以及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出现了四大类慈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和第三部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供给主体碎片化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四大主体的优势和劣势,紧接着介绍了协同治理理论的观点,得出了慈善事业供给主体的碎片化需要协同治理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我国慈善事业参与机制的四象限模型。  相似文献   

16.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形态,还推动了媒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技术赋能,媒体协同治理经历了从舆论监督型治理、协商对话型治理、开放考评型治理的线性逻辑到融媒体非线性逻辑的演进逻辑。融媒体以一种工具形式内嵌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促成社会治理主体以媒介为中心结成复杂的依赖关系;而媒介也得以介入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中,并最终实现以“治理媒介化”为目标的媒介技术与治理靶向的深度耦合。  相似文献   

17.
唐志军  王玉霞 《发展》2008,(4):10-12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都把新房建到公路附近等交通便利处,致使不少院落、老住宅都是“人去房空”,新房子又把正在耕种的良田侵占。从村外看,新房一排一排,红墙绿瓦;到村里看,旧屋一座一座,残垣断壁,污水肆流!“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革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这种外实内空的“空心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不少地区的农村正在加速走向“空心化”。  相似文献   

18.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在数据开放技术层面已具备相应能力,但在进一步提升与完善政府数据开放效能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文章以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分别从供需协同、管理协同、技术协同三个层面对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管理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构造供需协同是核心、打造管理协同是关键、完善技术协同是重点、构建联动型数据开放系统是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政府治理形态的转变。在区分数字政府概念与电子政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明晰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政策倡导,并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现状。福建省创新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闽政通”APP充分融合了各类资源并对原有治理形态进行重构。基于此,以“闽政通”APP为例,分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原则、逻辑、困境和路径,并得出结论:数字政府建设是在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下,以公民为中心,通过创新和融合对政府行政方式与组织形态进行重构,以期在未来达到社会协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河池市是全国最贫困的喀斯特地区和革命老区之一,11个县(市、区)都是贫困县,其中9个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个是广西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该市农村人口340多万人,903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32%。如何实现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富裕和谐河池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