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玖立  田媛 《南方经济》2019,38(1):81-102
作为一项稀缺资源,好的外表能够为个体带来多重溢价和福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个体的外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幸福感的其他因素之后,个体的外貌对其幸福感依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外貌更具吸引力的个体,其自评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外貌的这一影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群组中均有所差异。同时,在该影响机制中,个体的经济状况扮演着中介渠道的角色。文章运用访员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估计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晶 《中国集体经济》2014,(30):152-156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潜在风险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主观幸福感评价。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中的高风险地位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农民工面临的就业收入风险、家庭结构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城市社会参与及融入等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幸福感的提升不能仅依靠公共服务设施和政策的扩充,更要积极地开辟"绿色通道"以化解农民工的社会风险压力,通过改善其工作生活的安全感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一词近来频频被人们用于评价自身生活的质量上。课题组对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用于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对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同时,文章也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266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证明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及掌控环境等,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266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证明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及掌控环境等,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包燕芬 《黑河学刊》2011,(6):196-197
对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条件等相关因素提出密切关系、改善方式、创造条件等对策,以期提高青少年家庭生活满意度,从而增强他们主观幸福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等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及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向,旨在更好地认识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9年珠海市健康城市调查数据对居民身心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家庭收入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人群具有更为优秀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其获得高幸福感评价结果的前提,而心理健康对幸福感提升的影响暂不显著;高收入家庭人群则会权衡身体与心理两者带来的双重影响,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兼备才能获得高收入家庭人群在幸福感提升方面的认同。此外,经济因素对低收入家庭人群的幸福感维护更为显著,家庭成员数量、身体健康不佳等容易带来生活成本提升的因素都极有可能降低主观幸福感;而经济因素对高收入家庭人群不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幸福悖论”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理论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基于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收入、健康水平与信任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3个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2)性别、年龄、职业、健康、婚姻与政治面貌等个体因素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4)整体而言,未来需要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升中国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山东莱芜等地区农民工的调查采访,细致分析了农民工的整体幸福感及其个人情况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真实把握了农民工在生活等方面对幸福的感受,以期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较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为家庭状况、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状况等.  相似文献   

11.
王雅  张伟 《理论观察》2013,(12):136-137
本研究利用2013年武汉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调查的原始数据,运用定量模型分析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男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女生,社会交往和个体人格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而经济状况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员工主观幸福感形成机制模型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工主观幸福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它通过影响员工的满意度而影响组织绩效。文章通过构建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组织承诺、心理所有权、全面薪酬以及工作安全保障四因素与员工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在具体实践中的难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蔡婷  ;陈惠雄 《特区经济》2014,(6):203-207
本文基于对安吉外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不同压力程度、婚姻状况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各幸福因子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总体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已婚农民工幸福感高于未婚农民工,夫妻同时外出型与夫妻分居型的幸福感有显著差异;本文还发现,个体状况、收入状况、社会状况与总体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3—2018年间的1238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进程谱,挖掘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与研究机构,描绘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结果显示:第一,国内研究者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核心作者群尚不多,且核心作者群中的作者多来自同一学科;第二,研究团队之间的互引关系较弱,学术交流有待加强;第三,研究主题涵盖了大学生幸福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精神卫生、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为该领域中新兴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赵亢 《科学决策》2018,(4):54-70
利用2013 年中国七大城市调查数据, 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IV Probit),将农民工幸福感分为幸福程度、生活满意程度与未来信心程度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代际差异。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对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不但提高了其幸福程度,而且对未来信心程度与生活满意程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解释机制显示,在举家迁移、城市排斥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定居对两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不同。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基于2013-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OLS、PSM-DID等方法,尝试解答助人会让人变得更幸福以及助人会对不同年龄群体幸福感产生差异吗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水平,且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情况下,该结论仍成立;第二,进行分样本讨论发现,这种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具体而言,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对幸福感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中年人影响并不显著;第三,经济因素并不对志愿服务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第四,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实现,而消极情绪则起遮掩效应。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对幸福感影响的文献,丰富了当前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和幸福感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实践上,为推进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保障幸福老年生活及构建互助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珑珺 《科技和产业》2024,24(8):147-153
为了考察农民工家庭规模、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子女状况在其中的作用,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规模、子女状况、幸福感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关系;子女状况在家庭规模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农民工幸福感可以从扩大农民工家庭规模,支持农民工家庭子女数量增加的角度入手,也为减轻社会老龄化造成的负担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邵玲  丰旭红 《魅力中国》2010,(23):177-178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随834名学生作为被试。结果(1)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2)重点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上存在的差异,职高学生与重高以及普高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都无显著性差异。(3)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因子的年级之间的比较发现,总的来说三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中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高中生对生活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张靖娜  陈前恒 《南方经济》2019,38(1):103-119
文章使用2012-2017年中国22个省325个村庄的4863个农户的混合截面数据探究了村庄中草根组织发育情况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讨论增添了新证据。研究发现:村庄草根组织发育程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村庄中的草根组织数量越多,其居民幸福感越高;进一步使用生活满意度法(Life Satisfaction Approach,LSA)对草根组织的货币价值进行估计发现,村庄中草根组织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家庭人均总收入增加0.66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研究结论表明,发展乡村草根组织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荣丹 《魅力中国》2014,(9):163-163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理指标。它是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和对客观世界的心理感受。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均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