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14个指标组成的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对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996-2011年间,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之势,2005年以来上升势头更加强劲;在全国31个省市的比较中,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稳居第四位,在K-均值聚类结果中属于服务业较发达地区;但同时,江苏服务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低端化的特征.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江苏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现状,从生态文明角度对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监管,监督发达地区保护环境;政策支持倾斜,鼓励落后地区发展;加大生态补偿,带动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生态文明?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文章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全面优等型、全面偏优型、全面中游型、全面劣势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各类的差异比较,力图找出各个省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以期对各省的旅游决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战略提出这一背景下,通过选取2005-2010年河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利用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来建立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河北省物流发展水平,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河北省物流发展水平的相应结论,从而为新时期河北省物流发展方向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十七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上第一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有效控制污染排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清新、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处处都盛开文明之花的美好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中国建立已经60周年,如果说1949—1979年的第一个30年是以政治时代为特征的中国发展1.0,1979—2009年的第二个30年是以经济赶超为导向的中国发展2.0,那么未来的第三个30年将是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发展3.0。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挑战,就会认可中国发展3.0的方向应该是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8年江苏省21个沿江开发区域共20项指标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取出其中贡献率较高的2个主成分,并对数据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解释。构造综合系统排序评价指数,对这21个沿江开发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分析各城市发展现状并为如何做好沿江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走何种发展道路的最新回答。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更是半个多世纪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诞生后的几百万年中,文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谁的生态最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中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的排名。它来自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作为研究成果的《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以期促进各省区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东、中、西部存在什么样的地区水平差异?经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西藏传统发展模式下的GDP高速增长是违背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以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为代价,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违背市场竞争机制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破坏性的高增长,当前,西藏应基于建设生态文明为视角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西藏天然的生态优势,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结束西藏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真正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土地辽阔,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虽然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快,但农业区域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对缓慢。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各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黑龙江省各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