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磊 《山西农经》2022,(14):123-125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和关键抓手,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量。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振兴还存在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到位、财政生态环保资金缺口大、农村生态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文章通过梳理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之间的关系,阐述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价值,并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探究其可行性破解路径,助力“五位一体”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产权紧密相连。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实质上是有偿转让其产出的生态产品所有权的行为,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产品市场价值最大化,因此生态资产产权交易机制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文章以浙江省丽水市“河权到户”改革为例,梳理总结了生态资产产权交易过程中资产确权、资产定价、市场交易、生态经营、金融赋能、多维监管等“河权到户”改革运行逻辑的六个重要环节,并对生态资产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定价缺乏标准、交易缺少市场、经营欠缺路径、金融监管难以闭环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在理论层面提出完善生态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制度、拓宽可持续经营路径、强化生态资产金融创新等完善生态资产产权交易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刘思华编著的《理沦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一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篇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包括生态经济关系、生态经济结构、生态经济效益及生态经济目标。第二篇论证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生态经济两重形态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丹 《林业经济》2013,(1):28-35,46
介绍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回顾国际关于生态文明的主要思潮和理论,对生态中心主义、环境建构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提出与发展,并从林业发展观、林业制度政策、林业产业、林业生态文化、林业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分析中国林业生态现代化所取得的进展和在全球生态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视角提出未来林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重视等凝聚生态发展共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动员多种内外部资源和寻求广泛支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沿江地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生态承载压力最大、生态保护与经济活动矛盾最突出、生态修复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开展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江苏沿江10千米范围涉及的区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空间和特征,以及生态空间保护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生态服务价值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价,选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江苏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围绕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等开展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并运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对优化前后的生态空间加以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引领、格局优化、监测预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是保护与建设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不仅关系到高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通过对生态立省内涵的认识,提出了生态立法、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具体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幸福是人们能否从生态环境中得到幸福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生态环境条件和现实状态的客观判断,又是对生态环境满足程度的主观感受。生态需求反映了人们对生态幸福的客观认可程度,也是人们对生态价值追求的主观心理体现;生态供给是产生生态幸福的客观物质基础。生态幸福指数是衡量生态幸福感的标准。生态幸福指数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标准之一。生态幸福指标体系由一系列与生态幸福有关的,反映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涵盖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方面要素的三层次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泉州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生态足迹和其动态过程.研究显示,泉州市2000-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的六年均值分别为2.614、0.275、-2.371公顷.表明泉州市的生态足迹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处于一种环境超载、生态极限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乡村生态振兴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灿强  付饶 《农村经济》2020,(12):42-48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乡村生态振兴实质是实现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当前,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从提升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体系,包括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目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目标。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践行生态理念、重视生态规划、完善生态制度、激励生态行为、强化生态建设、创新生态科技、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价值观、生态系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的重要论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新农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生态新农村的特征在于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案例馆的宁波滕头村,其成功实践展示了建设生态新农村的创新举措。生态新农村是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落脚点,形成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良性循环,目的在于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山东省生态足迹测算模型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测算表明:10年间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4.36%;对山东省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动态分析,定量评价了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山东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林业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走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开先河;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造林灭荒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新世纪生态文明建设新壮举。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理论,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6.
以伊春市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伊春国有林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伊春林区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处于安全状态,但是生态盈余度与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单个因子来看,草地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林地对伊春生态盈余的贡献率最大,剔除林地后的生态压力指数处于稍不安全状态。针对伊春生态安全现状,提出将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地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通过合理规划来控制牧草地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生态格局构建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西安市行政辖区为研究区域,评价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筛选>1平方公里的生态极重要、极敏感的斑块作为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距道路、居民点、水体、自然保护地的距离等因子,评价形成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识别潜在的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进而确定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的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连接各个生态源地共形成23条重要的生态廊道,34个重要生态节点,构建西安市“一屏一带七廊多节点”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8.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农村经济》2024,(2):135-144
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构成和基本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目标是存量生态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增量生态产品得到系统修复,能够保障持续供给;(2)具体目标是生态产品易度量、可抵押、可交易、易变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政策产出导向为摸清基础底数、健全核算体系,支撑生态产品易度量;明晰产权边界、创新金融支撑,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统一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推动生态产品可交易;凝聚价值共识、完善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品易变现;(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投入措施为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基础底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规范,健全核算体系;推动生态资源确权登记,明晰产权边界;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撑;整合现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平台;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明确交易规则;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健全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 GIS 软件采集七星关区地形高程、土壤类型、气温、降水、生态系统类型等生态要素的空间数据,对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明确区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重要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拟定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单位等级系统,遵循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原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毕节七星关行政辖区范围进行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结果分为2个生态功能区、4个生态功能亚区和17个生态功能小区,为七星关区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南平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生态公益林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为持续管好生态公益林、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生态公益林功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