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金融学具有简洁明了的优势,但很难诠释金融市场中的许多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综合了心理学、数学、经济学、决策理论等学科分支,其目的在于探究投资方为何会在决策的时候出现系统性差错。行为金融学还诠释了市场当中实际出现的和传统金融学理论背道而驰的反常行为。属于对传统金融学的完善及补充。二者各具特色,能够用于诠释实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不同现象。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促进现代化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期望理论修正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基本假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合到经济学科中,更好地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从而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基石.该理论目前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许多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金融市场异象,都能给出较合理的解释.本文在简要介绍期望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解释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异象--"股本溢价"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行为金融学对于金融理论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体现了市场、投资主体、金融制度的整体协调机制,成为了科学解释金融现象,指导金融市场运作的核心理论之一。不可否认的是西方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及其核心的金融资产定价模式对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和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进行多层面研究,并就其中现金流贴现模型标准金融学定价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展开发展环节分析,将为我国经济学在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洪梅 《商业时代》2011,(28):61-62
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卡纳曼就效用函数做出更新,最早推翻了预期效用理论中效用仅与事件的最后状态有关的结论。行为金融学中影响最大的是资产定价理论部分,效用函数在此集中受到修正研究,为了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学者们不断在效用函数中加入财富、习惯等变量,使效用函数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对行为金融学中效用函数的发展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如何准确度量金融市场风险将是金融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既考虑金融市场的实时波动,又关注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应是科学度量风险的方法.文章基于极值理论的POT模型,采用谱风险度量方法对上证综合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进行了风险度量.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忽视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和值,考虑投资者风险厌恶态度的极值谱风险能够比较准确地度量金融市场的实际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金融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金融学家的关注.行为金融学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而其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文章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表现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并分析了传统金融学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区别。分析了行为金融视阈下的证券投资的投资特征和行为偏差,并分析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应用,为我国金融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金融学理论通常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而将心理学实验法应用于金融学理论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深奥抽象的金融学理论的理解,且促进学生将金融理论知识与客观的金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文章以风险偏好与社会合作的实验研究为例,一方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心理学实验法对金融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心理学实验法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有效市场假说(EMH)近30年来在金融市场理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本文首先对EMH进行简单论述,最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其理论前提的讨论上,并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经典金融学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行为金融学在对经典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在行为认知偏差、前景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组合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效率问题研究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释股市效率问题主要有 :有效率市场假说理论、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及股市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分析等四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季刚  苗昱 《商业研究》2012,(4):127-130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金融在能源低碳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对碳排放强度下降有显著影响,成为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驱动力。金融可以通过资金扶持渠道、碳金融市场渠道、政策引导渠道和金融中介服务渠道,作用于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领域,发挥其资源配置、杠杆调节、中介服务职能,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改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驱动能源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以江苏为例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效率化及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相关率及股票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符合中国国情及江苏省情.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效率的有效发挥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深化度、投资者理念及行为选择等特征条件密切相关,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支撑和实现途径。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进而指出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运作效率,是实现区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财政学一样.现代财政学也是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但不同的是,现代财政学更加注重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及经济主体的影响、经济主体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以及政府决策行为等,它不仅涉及到政府的财务问题,更主要的是,它与资源的实际使用联系起来.本文从财政学研究思想的演变、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四个方面,对财政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试图勾勒出财政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财务契约理论研究范式经历了三次转换:由外生性的新古典完备财务契约范式转换为内生性的完备财务契约范式,再转换为内生性的不完备财务契约范式。而作为最新的研究范式,不完备财务契约研究也先后经历了静态控制权理论范式和动态控制权理论范式的演进。内生性不完备财务契约研究范式将交易费用、制度、产权、契约等因素正式纳入公司财务理论研究视野,弥补了传统财务理论研究范式内生的制度性缺失。该范式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为解决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公司尖锐的财务冲突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和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7.
集中与协同——网络财务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型财务软件、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将网络财务这一崭新的模式引入财务管理,并成为财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网络财务有时间、空间和效率三重特征,引发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其精髓体现为集中管理与协同业务,将呈现网络财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信贷抵押能力低、正规金融效率差、政策支持有限和相关法规缺失等问题,正规金融不愿意向经营规模小、缺乏信息透明度、抵押品不足的三农提供信贷服务,农村民间金融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接受特殊的抵押品,一旦产生风险也能以独特的方式减少风险,但民间金融又存在贷款周期短、信贷金额小、利率高、可获得性不强等缺陷。为了缓解农村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应建立一种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的制度,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问题,将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由原来的政策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高农户信贷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19.
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货币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19世纪,经济民族主义、国内统一市场、军事财政改革、新工业技术共同建构出现代国家货币。而金融全球化冲击着国家货币与货币主权,呈现出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时代特点。这一特点的根源仍然在于国家货币的历史结构。但是,国家货币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国际货币格局的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consumer finance has been booming recently, especially since 2014. However,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s scant. This study presents an updated analysis, providing original,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for academics, investors, and policymakers. We explore five perspectives: (1) macroeconomics: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hanc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promoting personal consumption; (2) financial market: China’s different types of consumer finance institutions and their financing; (3) consumers: improvements i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s; (4) regul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and (5) potential areas for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