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2073个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样本选择模型及分位数分解方法,实证研究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统筹城乡医保制度更多地将医保补偿福利分配给高风险人群、高收入阶层和农村居民.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福利差异,分位数分解结果进一步证实:允许参保自选的统筹模式在缩小贫富人群、城乡人群的医保补偿差异上也更具优越性,并且这种优越性多来自于统筹模式本身,而非地区禀赋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教育收益率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收入分位点的提高,中国的教育收益率逐渐下降,教育收益率有助于缩小中国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2)配偶的受教育年限对低收入个体的影响更大;(3)城镇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城乡效应将加剧城乡收入差距;(4)东部地区的教育收益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区域效应将加剧区域收入差距。总的来讲,教育收益率虽然会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但会扩大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乡统筹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农民工短工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资差距展开分析。在修正劳动参与和短工化的样本选择问题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农民工工资,并且使用MM方法对短期和长期农民工的工资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学历、有培训经历、在本地以及通过亲缘关系和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获得长期合同的可能性较高;地区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的贡献较大;两种合同类型的农民工在工资分布的底端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存在粘性地板效应。这些结论对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平衡区域间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家庭商业保险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商业保险资产对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且随分位点数的增加,收入效应越大。控制变量中的家庭收入、城乡类别、家庭规模及受教育程度均正向显著地影响着家庭消费支出,且在各个分位点下系数呈现递增的趋势。考察商业保险对于不同类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情况,发现商业保险对家庭设备支出以及居住支出等大额消费方面的支出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而对于食品支出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影响微弱,对医疗保健的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用较为前沿的分位数回归以及审查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的明瑟方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教育和经验对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教育的回报率似乎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而经验的回报率似乎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文章还比较了教育和经验在不同的分位点对于中国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各自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各个分位点上,教育和经验对中国女性居民收入的回报要高于对男性居民收入的回报。本文还比较了一下普通分位数回归结果与审查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当被解释变量右端受到审查时,在较低的分位点上,两者之间的估计结果是一样的,而在较高的分位点上,两者的估计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邵兴宇 《价值工程》2021,40(13):90-94
论文基于江苏宝应参与"田田圈"农业产业链的242户规模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农业产业链"融资对农户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融资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融资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与高收入农户家庭增收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对中等收入农户家庭的收入效应不明显,并且高收入的农户的收入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低收入农户.  相似文献   

7.
新劳动法的实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劳动制度变迁,它将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产生冲击.本文运用调研的山东省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制度变迁的冲击确实对不同群体产生了显著的个人收入的变动.通过收入转换矩阵的计算与分析,我们发现被调查者中男性相对于女性、低收入群体相对于较高收入群体、青年相对于中年、沿海相对于内地向上流动的比例要大、流动程度要高.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迁移模型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1978年至2011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检验就业环境变迁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就业状况自1978年以来表现出对城镇化正向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则表现出先抑后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政策评估在我国经济社会研究中备受关注,但所采用的方法以平均处理效应居多,分位数处理效应鲜见。与后者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与国外尚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跟进。研究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比较了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CQTE)与UQTE方法和其他UQTE方法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如果回归中只包含常数项和处理变量,CQTE与UQTE是等价的;如果个体在处理组和控制组中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CQTE和UQTE都可以得到无偏估计。研究创新:通过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政策对居民工资分布影响的实例说明UQTE方法在政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价值:基于断点回归和双差分模型对新的UQTE拓展方法进行探索性展望。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解方法的最新研究强调描述整个收入分布,并且对收入分布的变化进行分解,进而得到各个统计量的分解,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显示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哪些收入群体中。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类对收入分布函数进行成因分解的半参数化方法:一类是Lemieux及其合作者们发展起来的权重重置法;另一类是Machado和Mata首创的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郭力  侯丹 《经济界》2023,(4):67-74
基于200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发现在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老龄化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且其边际效应递减,而中部地区老龄化呈倒U型影响效应,相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更深远,未来中西地区城镇化建设应重点进行就近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阻碍城镇化进程,且边际效应都呈递增趋势。据此提出更加重视高城镇化地区构建完整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中西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就近城镇化,东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分位数是将全部数据分成相等的四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处在各分位点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四分位数作为分位数的一种形式,在统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四分位数的详细计算过程,便于读者在学习统计学知识中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6~2010年的微观数据以及全国12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在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期望、整个分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每提高1%,工资收入平均提高0.6%。最低工资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中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有利于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 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不均衡。发展电商经济是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种重要新生手段,当前应更加注重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参与度,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促进电商经济发展收益的公平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基于最大熵密度的GMM方法予以改进,利用收入分组数据考查中国收入差距在1985~2012年的变动趋势,并使用一种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收入差距及其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收入差距在1985~2008年迅速扩大,但随后有所下降,隐约呈倒“U”形。占总体50%的中等和上中等收入群体一直稳定获得总收入中略高于50%的份额,符合帕尔玛“50/50法则”。城乡内部差距和城乡之间差距均呈上升趋势,而后者增长更快,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比重上升。城乡二元分割始终是全国收入差距的首要来源,而家庭规模是全国收入差距不断上升的最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7.
覃思 《企业导报》2014,(11):90-91
文章先将宁夏经济发展现状与全国进行比较,结论是经济发展初期,宁夏与全国二元结构同向发展,但随着经济地不断增长,宁夏二元结构情况越来越严峻。接着,文章使用宁夏1989-2012年的数据,利用ADF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测度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协整关系,且在1.06%和11.89%显著性水平下,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丹莉 《会计之友》2021,(10):117-123
文章以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治理为研究视角,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增加价值理论为指导,分别构造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验证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增加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增加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研究证明不同的企业因创造的增加价值不同,薪酬差距对其影响结果也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结构:基于相对收入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与201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理论的角度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但挤出了生存型和享受型商品消费。与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相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城镇家庭的人力资本投入有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他们的享受型商品消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和城镇的低收入阶层、城乡居民间有更多接触机会的群体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均与相对收入理论一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激励了农村家庭不断追赶城镇家庭,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时又激励了城镇家庭进一步提升与农村家庭之间的差距。研究还发现,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可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家庭食品衣着消费的挤出,且不会挤出农村家庭的私人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文利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普惠金融对中国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回答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中国家庭的收入差距,普惠金融指数提高10%,基尼系数下降0.02,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研究还发现,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收入40分位数以下家庭和相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并提高了家庭进入收入40分位数以上的概率,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机制分析显示,普惠金融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创业概率,并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农业户口、低社会资本、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贫困线以下家庭的收入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普惠性。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普惠金融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理解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采取金融措施促进共同富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