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浩英 《魅力中国》2010,(26):157-157
想象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白芳明 《魅力中国》2010,(36):41-41
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一探索一创新。再现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崔青 《魅力中国》2009,(22):272-272
在钢琴学习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多路径和多手段的,既可通过作品的本性特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通过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其他相关文化作品的参照,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又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觉图像的想象,使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以想象为中介,达到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更好地塑造作品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从观察到表达的桥梁。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而小学语文教材则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资源,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加强想象训练。  相似文献   

5.
张会平 《魅力中国》2010,(9):46-46,48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场”,在这种“场”境氛围里,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学生的感悟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学习兴趣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谢海英 《魅力中国》2011,(4):163-163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再限定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同时还进一步提出: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呢?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符晓辉 《魅力中国》2013,(10):275-275
语文新课标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它以全新的面孔告诉我们,鼓励想象、鼓励创造,给沉闷的语文教坛吹进了一股清风,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折和更新,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可贵的支持和鼓励,非常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的大方向。曾有一位作家从写作的角度谈论想象力的作用:“没有从生活出发的丰富而合理、多彩又多姿的联想和想象,作品往往是苍白的、枯燥的、肤浅的。”学生要写好文章,就不能死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相似文献   

8.
熊立敏 《魅力中国》2013,(13):148-148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生活处处离不开语文。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基础,尽管在幼儿园学习过语文,那也只是属于最低级最简单的语文,汉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提高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教学这件事必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是富有想象力的阶段,怎样让他们在作文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给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0.
王有俊 《发展》2010,(9):133-133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因此,它在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2.
沈卫宁 《黑河学刊》2009,(4):119-120
语文教育是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尤为深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教师、权威的不同见解;最后,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海芹 《魅力中国》2014,(8):137-137
语文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思想,注重发展儿童语言,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就能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文字,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肖亚军 《魅力中国》2010,(12):46-46,48
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预设、创设、体验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主环节。  相似文献   

15.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乔秋叶 《西部大开发》2010,(9):59-59,77
当前,在小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想象力的高低正是学生创新精神强弱的关键因素。想象力生成和提高的过程,正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强化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渠道,是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应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莉萍 《魅力中国》2011,(14):204-204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今天有人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还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语文具有多质性特点。学习语文必须注重理解记忆、融汇贯通。这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语文见效慢、无规律、缺乏信心而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非智力因囊在语文技学中有突出的作用从教育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心理活动。所谓智力因素是指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它都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中承担对知识的加工处理,表现为学习能力。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信念等,他们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关。生活离不开关,语文教育更离不开关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里面关的因素,运用各种有限的教学用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欣赏、理解、描绘、创作美,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李文美 《魅力中国》2013,(8):146-146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