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5.
顺价销售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之一,其能否实现是政策性收购资金实现封闭运行的关键,事关粮改的成败。从资金管理角度看,由于农业发展银行加强了收购资金的监督管理,并于1998年将粮食附营企业贷款及专项贷款划出,目前政策性收购资金流失基本被制止。但从整体看,封闭运行目标仍未完全达到,其主要原因就是粮食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导致收储企业仓容暴满,农发行收购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陈粮成本不断上升,粮食陈化严重,收储企业潜亏增加,影响资金封闭运行。以光泽县为例,1998年农发行发放收储贷款3200万元,粮… 相似文献
6.
7.
8.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11月,江苏省审计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粮食“一条鞭”审计,笔者参加了对某地区粮食购销企业对财务挂账情况的清理审计.现对造成粮食企业亏损(审计核实及潜亏)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粮食“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粮食敞开收购是基础,顺价销售是目的,资金封闭运行是保证,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是条件,粮食顺价销售不仅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理论上讲,粮食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只要把流通中绝大部分的粮食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手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进价+费用+利润”进行顺价销售就能顺理成章,然面,从近两年多的执行情况看,“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中困难最大的是粮食顺价销售,尤其是我省的粮食流通已经进入不断收购,储存,建仓,陈化,巨额补贴的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能继续像粮食短缺时期那样来制定粮食的收购政策和价格政策,实行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在实施顺价销售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价格过高形成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传统定价方式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拓展;相应配套扶持措施有待继续完善;进口粮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粮价。为此,应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增强粮食企业定价的灵活性,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各地都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体制改革,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任何重大改革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些长远的和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国际规则对有关粮食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政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随着部分粮食购销市场的放开,国家的有关粮油管理政策作了大的调整,粮油企业的经营逐步按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农发行非保护价粮食贷款也应运而生,对于多年来一直靠国家政策和补贴的农发行来说,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直接给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