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在一位名企业家的婚礼上,某名经济学家对一位单身女嘉宾开玩笑说:“你要是也想嫁一个名企业家,就去找那些刚刚到海外进行了收购的中国企业老总。”女嘉宾问为什么,经济学家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出去收购后的一两年一定有一大堆烦心事,压力特别大,这时候最需要安慰和关心。你这个时候出现,十拿九稳。”  相似文献   

2.
邱兆祥 《浙江经济》2007,(18):31-31
经济学是当今中国人趋之若骛的热门学科。任何学科一旦成为显学,受副许多人的追捧,就难免泥沙俱下,队伍庞杂,左道旁门奇出。当下的中国经济学界潜心于学问者虽有不少,但也确有一些追名逐利之辈。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浮躁之风日盛,经济学家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弥漫在经济学界的诸多不正常现象已使经济学家群体的操守和人格受到广泛的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温铁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玮 《西部论丛》2004,(4):41-42
2004年元旦,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会上动情地说:“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我常常觉得,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而温铁军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站在一旁的温铁军在厚重中透出几分腼腆,很诚挚地表白“我不敢称自己是农民的代言人,党才是。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调查而已。”  相似文献   

4.
拿到采访对象的基本资料时,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这是一份诗样的个人简介:我肯定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女人认识,但我肯定的是,任何地方的女人总有一天会收到我的“第一百只包”,我爱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女人,就像他们爱我的任何一个“第一百只包”一样,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广东的女士,那么请你仔细看看与你如影随形的包。  相似文献   

5.
箴言     
解决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靠非农。只有让农民流动起来,进到城里,富裕起来,最终变为城市人,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政府有义务给百姓提供房子住。人们很容易形成商业帝国思想,一切唯我为标准,而互联网是一切以客户为标准,以客户为导向。如果你把互联网当思想看,你自然而然会把你的组织、产品、文化都带进去,你要彻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  相似文献   

6.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我的回答是:就是眼下这批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这个市场上,对经济学家有怎样的需求,就会供给出相应的经济学家。恩格斯讲过,社会需要胜过十所大学。给定中国的国情,如果把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经济系教授搬到中国,感到不适应的将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生命与他所处的时代休戚与共,骨肉相连。老一代经济学家经历了计划与市场烈火与实践反复的锤炼,他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研究经济学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繁荣经济学理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留给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以良好的精神风范、传统。正如经济学家西蒙所要求的那样:“让世界不要比没有我们时更糟”。这是一种底线。吴敬琏说“经济学家就要回到你的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来”。事实上,新老两代经济学家,实事求是地在回答中国的改革“要不要市场经济”、“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个人的生命同中国的改革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为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的提高,普及经济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自本期起,本刊推出“经济人生”专栏,意在通过这一平台,推出100位经济学家、学者,从一个视角介绍其治学成就、思想、理论,以期让更多的经济学人了解他们为中国生产力发展进程所付出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笑话说,如果一只鹦鹉懂得说“供给”和“需求”,那么它就是经济学家了。当然,这只是指早年的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家还要能够解释股票为什么会下跌。经济学家给自己的定义是要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世间任何事情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大约五十年前,华尔街和经济学家曾有一次著名对话。一位著名基金经理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库特内尔:“如果你如斯聪明,为甚么你没有很多钱?”库特内尔回答:“如果你如斯有钱,为甚么你不聪明?”华尔街代表“有钱人”,而经济学家代表“聪明人”,这场对话反映了他们之间的长久对立。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9,(42):19-22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0月8日】就在今年,许多中国问题观察家曾告诫说,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足以让中国经济免于陷入严重的衰退。如今,他们又匆匆下了结论,转而担心过于宽松的政策造成中国股价和房价出现巨大的泡沫。  相似文献   

11.
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周来 《科学决策》2005,(12):32-3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说:“当经济学家努力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想要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这话用在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身上十分贴切。他既是农村问题专家,同时又是国家制定扶贫政策的参与者,两种身份的糅合,使他对中国贫困问题的思考,兼具学者的理想化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赵晓 《宁波经济》2002,(1):22-23
有位朋友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一下什么叫信息经济学。我说,这太难了,或许我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柠檬’吗?”“柠檬,谁是柠檬?”朋友一胚的困惑,我却哈哈大笑:“对不起。‘柠檬’这个词经济学家人人知道,不知道的一定是冒牌货,我们都知道的东西你却不知道,这用信息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重大发现,今年就有3位教授因为在这方面的贡献刚刚捧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然,你千万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全部,也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这种事其实人人皆知,就误以为拿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4.
我是第一次去印度。除了参加会议之外,我和我的同事们还在新德里及孟买与印度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 获得奖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 “有人说人生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你必须做的事,第二件事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我很荣幸能够为国家建言献策,我觉得非常幸运。大家知道,明年仍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我们一定要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促消费,我相信乌云总会过去,阳光会再次普照大地,在2010年,我们将迎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 获得奖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 “有人说人生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你必须做的事,第二件事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我很荣幸能够为国家建言献策,我觉得非常幸运。大家知道,明年仍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我们一定要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促消费,我相信乌云总会过去,阳光会再次普照大地,在2010年,我们将迎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环球     
《中国报道》2008,(2):86-87
只有你生产的产品全世界部趋之若鹜时,你才拥有定价能力。目前我还想不出中国有哪一个行业有如此能力。 ——伦敦高盛首席全球经济学家奥尼尔(Jim O’Neill)说。1月7日,路透社《中国经济何时“破茧而出”拥有世界经济发言权》一文中认为,尽管出口额巨大,但在全球市场中,中国仍扮演着“价格接受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港口经济》2009,(2):58-58
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就今年中国经济走势话题对中国百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名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六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品牌战略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丰 《开放潮》2006,(4):33-35
为什么要重视名牌战略? 一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加入世贸以后这个趋势加快,我认为重要的是对策。就像打篮球一样,咱们规矩都定好了,那怎么打就是对策,你是大个,你是小个,你大个就采取大个的战略战术,小个就采取小个的战略战术,这是对策。我们国家的对策就是研究我们中国自己经济的特点,中国经济放到全世界它的特点就是八个大字:“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相似文献   

20.
2001—2002年,当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使亚洲一些国家,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速相应减缓的时候,经济学家第一次谈论“脱钩”问题。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就预测,亚洲经济可能不受西方国家飞跃或波动的影响,而是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现在,香港的所有经济论坛都在讨论“脱钩”理论,这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美国开始衰退,亚洲也会保持高速经济增长。1月中旬亚洲股市暴跌,使“脱钩”理论的铁杆支持者立场有所松动,但也没有影响对亚洲经济稳定的普遍信心。摩根士丹利公司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中国政府应担心的不是美国经济下滑,而是美国不衰退。”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忧”来自两大主要因素既受美同次贷的影响,也存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