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述评称,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在长达10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围绕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态势及发展,争议很大:正常与否、过热与否、房价高低等,意见十分对立。由于对市场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态势之担忧,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先后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比如“121号文件”、提高房地产开发的资本金比例、限制期房炒作等等,这些调控措施是否必要、是否妥当,在各个层面,意见也很不统一。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03,(69):66-66
SARS灾难给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期的销售层面的冲击,它同时还改变了楼市的消费倾向,“健康”成为楼市中压倒一切的重要因素“健康”正史无前例地成为房地产市场上最受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海平 《数据》2005,(8):1-1
房地产话题,在各个层面、各个角度都是一个扯不断理还乱的话题,因为太多人的切身利益都纠葛在这个话题里,难怪有人称房地产问题是个“烫手的山芋”。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地产会不会出现“泡沫”?这个目前地产市场最敏感的话题,在不久前举办的“房地产创新论坛”上再次成为论争的焦点。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管理学专家岳川博的“大胆假设“,来源于对美、日等国房地产数据的“小心求证”。然而在经济学家赵晓看来,所谓周期、规律,在中国“非典型性市场”中都可能水土不服——基于工业化、城市化等宏观层面的认识,房地产“泡沫”才刚刚开始。 此番唇枪舌剑,只是目前有关房地产“泡沫”问题争论的一个缩影。本刊对此暂不评论,个中三昧还可由读者自己品味。 本刊还将陆续刊发一系列地产市场相关热点话题的争论及评点。欢迎读者踊跃参评。  相似文献   

6.
“组合拳”打出之后,市场相对冷静了些,技术层面的操作规范了些有市场人士认为,深圳房价飙升并非全是因为市场投机和炒作,土地供给短缺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借钱不易     
年初,有朋友在电话里问:“你个贷办得多少年?” “15年。”“怎么不办20年?”“呃……”“反正是银行的钱,利息也不算高,个贷年限越长越好,慢慢还,每个月压力也小。”  相似文献   

8.
社会各界关于撤销特区“二线关”的呼声。已经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口头支持。而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上,深圳代表进一步提出了扩大特区范围、将宝安龙岗归并特区的建议。无论是“撤关”还是“扩区”,对于  相似文献   

9.
“调控”无疑是近来漂浮在房地产界的流行词汇。来自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紧缩,让地产业的前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10年前的那一场“地产灾难”不断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10.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5,(10):32-3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尽管诸多发展商在五一黄金周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但波澜不惊的市场似乎并不给面子。购房热出现“退烧”现象;商铺投资呈现“退潮”态势:写字楼仍“复苏”在望,无论是二次置业者还是首次置业者消费热情均进入“制冷”状态。以至于有人将此原因归咎于长假制度的“七年之痒”。回顾近年的五一黄金周:2001年番禺的星河湾艳压全城、2002年广园东的碧桂园凤凰城一枝独秀、2004年南海万科四季花城的情景洋房和东圃的美林湖畔惊艳登场,都为五一楼市带来不少“惊喜”和亮点。那么,今年的黄金周楼市究竟怎么了?几年来连续火爆的楼市何以会如此“淡市”,甚至有些沉默?是发展商“惜市”放量少。还是近段时期以来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发生作用”,抑或是消费者心存顾虑,观望心态在“做祟”?种种迹象表明“黄金周”的含“金”量分明被“稀释”。“稀释”的“黄金周”背后则体现出三种现象:现象一:消费者从往年的“极度热情”转向“一想二看三对比”,表现出更加的冷静与理智;现象二:房地产行业链条上各领域、各个层面上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现象三:房地产市场已然进入“深水区”,从过去的“鱼龙混杂”,到今天的“品质天下”,启承转合中将有更深的博弈和阵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建筑从来没有停止接近天空的步伐。”这是句诗句,用来形容武汉今后的房地产开发最为恰当。尽管有学从生态、从技术等层面对高层建筑的种种“劣行”痛心疾首,封杀高层之声此伏彼起,但值得回味的是:开发商对此都嗤之以鼻,该建三十层的不会建二十九层。在城市生态与居住现实之间,两难的选择只怕是规划部门心中永远的痛了。  相似文献   

12.
粮涨! 油涨! 天然气涨! …… 2007年 房价??? 地产行业从来没有像2006年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商和“房奴”唇枪舌战空前激烈。房地产受到如此关注的层面和程度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编按]  相似文献   

13.
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形看,炒房之势业以形成,房价虚高摆在眼前,房地产凸显的泡沫毋庸置疑,这要求政策层面上必须有所行动和控制,重点在打压地产泡沫和投机、改革土地拍卖制度等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国际上抑制投机性购房的各种政策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迪拜危机”中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全球影响,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产市场》:有人认为万达拿地是“内定”,具有“排他性”,你怎么看?耿大治:万达在拿地过程中并没有过“排他性”,有时候有些地块在出让时只有万达一家竞买者,但这不是万达刻意运作的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时光流逝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2009年的脚步已走过了九月,来到了十月正如一到“五一”人们便提“黄金周”,到了九月、十月,人们便不由自主地喊出“金煞银十”的口号。何为金九银十?顾名思义,就是金九月银十月,它是各行业商家形容每年一度销售旺季的通用语;在房地产行业方面,这两个月构成一个相比于其它月份比较高的购买,所以这两个月的消费额会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即是“金九银十”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住宅业一直呈上升势头,浙江省更为突出,先是出现了“楼市火爆”的“杭州现象”,进而扩展到全省“购销两旺”的“浙江现象”。2000年1至9月,全省住宅销售51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5%,供求比例为1:1.12。当年供不应求,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的持快捷发展,使全省城镇的人均居住面积达14平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三月春意渐浓,“两会”如期将至。综观近年“两会”,庙堂之高,坊间之远,“房事”都当仁不让,成为公共议题,让代表们劳心,令“被代表”者伤神。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体验”,有两部分构成:“体”是物质层面,“验”是精神层面。绝大多数商家仅仅做到了“体”,而在“验”上则做的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导致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为了维护房屋买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因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2006年,北京市建委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市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评估规程》(简称《规程》)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管理规定》,从技术和法规两个层面为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规程》中对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评估(简称“质损评估”)的定义是“房地产估价机构对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进行分析、估算和鉴定,其结果作为确定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补偿额的参考依据。”笔结合在房屋质量缺陷损失评估中的一点体会对质损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提升常德五强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形象,为湖南物业管理行业争气,为全省人民争光,把五强溪基地小区建设成“常德的张家港、湖南的新加坡”,公司领导在2003年就明确了创建“省级优秀物业管理企业”、“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的创优目标,通过公司上下的努力工作,终于在今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