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连成 《北方经贸》2012,(11):30-31
分析房地产市场现状和问题,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推动了房地产泡沫;二是金融机构推动了房地产泡沫;三是资本流入推动了房地产泡沫;四是实体经济缺乏吸引力导致了房地产泡沫。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深刻认识货币超发和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损害;二是重点建设社会主义保障房;三是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2.
李冬梅 《财贸研究》1998,9(4):49-52
<正>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自泰国开始,波及东南亚诸国,随即北上冲击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这场席卷“亚洲奇迹”的金融风暴不仅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场危机在各国的表现和直接成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危机发生的前几年里都出现了房地产过热和程度不同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因此,本文将从考察泰国、日本等国的房地产危机乃至整个金融危机入手,总结教训,获得启示,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途径.然后在模型框架下,证明在供给刚性的、潜在需求无限大的房地产市场上,金融发展可以使得购房者可获得资源增加、房地产投资价值上升以及购房者对房地产投资价值的分歧程度加大,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文章使用2000~2005年金融相关率(M2/GDP)和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HPI)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调控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调控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透过各种政策规制和学术争论可以发现,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二是调控房地产开发的政策力度和方向应如何确定.本文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现实出发,力图找到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存在的带有基础性和制约性的问题所在,从而探明诱发各种房地产开发投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控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基本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吕科超 《华商》2008,(2):9-10
本文从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房地产金融良性发展的相关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隐藏着重大的风险隐患。历史教训表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爆发,将迅速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要采取积极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深远.文章在剖析金融创新概念以及内容及方式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房地产金融的多样化,涉及到房地产信贷融资、房地产股本融资、房地产债券融资和运用信托方式融资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地产投融资格局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亚力 《财贸研究》2006,17(2):105-111
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系统因此而积累了较高风险。国家针对土地及信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房地产企业由此而出现的融资困难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巨额社会闲散资金却找不到合适通道投资于房地产,种种现象说明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本文全面分析我国房地产的投融资格局,并提出以下建议: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适时推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时开辟多元化的房地产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融过度支持与房地产泡沫危机生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善华 《商业时代》2008,(16):71-73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主要由金融机构提供,由此产生一个悖论:缺少金融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就会滞后,其运行效率将下降;金融支持过度又会导致房地产进入非理性繁荣期,甚至出现价格泡沫.本文立足于此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从现象描述和理论研究出发,探讨金融支持过度对房地产泡沫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路通 《市场周刊》2020,(19):0105-0106
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房地产行业,金融政策的调整对该行业的影响尤为重大。银行只有积极的推出世行房地产行业发展又没有太大风险的金融产品,才能保障该行业的资金安全,才能让该行业有能力和机会去响应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了能让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创新发展房地产行业的金融业务和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南宁市城镇化、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及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获批建设的大幅推进,近五年南宁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土地市场供应量逐年增加;房产溢价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并进一步融合等。对此,本文立足于南宁房地产市场现状,利用市场供需理论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等相关方法,深挖南宁房地产的市场新特征,进一步分析南宁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贺庆祝 《商场现代化》2008,(14):259-26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永远都与金融业提供的融资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活动往往和金融业提供的融资服务相辅相成,有效的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两次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近期经济金融态势的一系列显著变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应更加灵活和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频率可以适当减低,力度可以适当减弱。今年以来,在中东地缘政治突变导致国际油价攀升的同时,日本地震海啸带来了国际贸易萎缩和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预期;在国内房地产加大力度调控的同时,物价上涨势头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SCP范式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存的结构以及相关行为、绩效。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带有明显的区域间垄断和区域内竞争特点,同时由于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现实,使得风险集中转嫁给银行和社会,并进一步得出:这造成了我过房地产金融市场纵向宏观管理上的冲突和横向微观市场的混乱,通过对M2和房屋销售均价OLS回归分析则进一步考察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热度"。因此当今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谨慎而又不失时机地采取金融创新和整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金融发展,同时房地产金融也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更快发展,但在房地产市场处在过热的今天,房地产金融风险更加突显,对其进行防范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从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分析房地产金融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当前西藏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企业贷款的显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较快,新增占比较高。同时,房价上涨压力持续,造成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行情中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偏快,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消费需求的现象。随着调控的不断加码以及金融监管的不断强化,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加之商业地产依然处于严重过剩态势,房地产领域的潜在金融风险隐患值得关注。通过综合研判房地产金融的潜在风险,就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提出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房地产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对房地产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等政策建议,确保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业正式市场化,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随着房地产行业二十年的迅速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文章回顾20年房地产政策演化历史,发现当前的房地产问题突出表现为供给端方面的问题和政策导向问题。房地产问题的解决必须三管齐下:一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多中心城市区域;二是改革土地供应制度,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三是调整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防止高杠杆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房地产企业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全面分析房地产金融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企业贷款的显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行情中居民加杠杆态势迅猛,且随着调控的不断加码以及金融监管的不断强化,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加之商业地产依然处于严重过剩态势,房地产领域的潜在金融风险隐患值得关注。通过综合研判房地产金融的潜在风险,就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提出对房地产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说,房地产市场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金融安全的晴雨表。所以,[1]着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意义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但房地产金融监管却才刚刚起步,问题颇多.本文简单剖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